目录
- 1 第0001章 水乡古镇
- 2 第0002章 食色名利
- 3 第0003章 肥冬瘦年
- 4 第0004章 初入学院
- 5 第0005章 沈氏各房
- 6 第0006章 龟通海底
- 7 第0007章 冬酿名高
- 8 第0008章 虎丘青蒿
- 9 第0009章 世外桃源
- 10 第0010章 深宅大院
- 11 第0011章 不胜永慕
- 12 第0012章 苏州女人
- 13 第0013章 忘恩负义
- 14 第0014章 火中取栗
- 15 第0015章 瓜田李下
- 16 第0016章 金屋藏娇
- 17 第0017章 男女不拘
- 18 第0018章 事成定局
- 19 第0019章 王八绿豆
- 20 第0020章 瓜李之嫌
- 21 第0021章 龙泉三尺书千卷
- 22 第0022章 望族奥秘
- 23 第0023章 三条出路
- 24 第0024章 口无遮拦
- 25 第0025章 三堂会审
- 26 第0026章 不欢而别
- 27 第0027章 防微杜渐
- 28 第0028章 长久之计
- 29 第0029章 垒石成山
- 30 第0030章 生之者众
- 31 第0031章 欲哭无泪
- 32 第0032章 花落人断肠
- 33 第0033章 另谋出路
- 34 第0034章 不流凡俗
- 35 第0035章 认祖归宗
- 36 第0036章 安分守己
- 37 第0037章 老鼠嫁女
- 38 第0038章 因时制宜
- 39 第0039章 可否有号
- 40 第0040章 春光明媚
- 41 第0041章 艳阳天
- 42 第0042章 春风如旧,柳如烟
- 43 第0043章 秀鲜自如
- 44 第0044章 路头菩萨
- 45 第0045章 酒气熏天
- 46 第0046章 他是全才
- 47 第0047章 不孝之子
- 48 第0048章 爱莫能助
- 49 第0049章 高下立判
- 50 第0050章 请客吃饭
- 51 第0051章 卿本佳人
- 52 第0052章 令人敬服
- 53 第0053章 一生俯首拜阳明
- 54 第0054章 恐难从命
- 55 第0055章 痛快淋漓
- 56 第0056章 狼心狗肺
- 57 第0057章 痛心
- 58 第0058章 夜观天象
- 59 第0059章 狙诈狼贪
- 60 第0060章 失之交臂
- 61 第0061章 误人子弟
- 62 第0062章 婚事泡汤
- 63 第0063章 急公好义
- 64 第0064章 惊弓之鸟
- 65 第0065章 卖女
- 66 第0066章 喜出望外
- 67 第0067章 处处学霸
- 68 第0068章 天地玄黄
- 69 第0069章 夜雨观棋
- 70 第0070章 藕神
- 71 第0071章 有才无才
- 72 第0072章 羊入虎口
- 73 第0073章 一念心净
- 74 第0074章 移花接木
- 75 第0075章 明代版朱丽叶
- 76 第0076章 红六日
- 77 第0077章 上门问罪
- 78 第0078章 何地埋香
- 79 第0079章 将计就计
- 80 第0080章 七弦琴上七条弦
- 81 第0081章 寄恨长
- 82 第0082章 先下手为强
- 83 第0083章 干旱的夏
- 84 第0084章 富家少爷
- 85 第0085章 痴情种子
- 86 第0086章 无才到底是无才
- 87 第0087章 五头牛
- 88 第0088章 做大老爷
- 89 第0089章 非礼勿视
- 90 第0090章 谓我何忧
- 91 第0091章 好景不长
- 92 第0092章 天收人啦
- 93 第0093章 那个味儿
- 94 第0094章 生病
- 95 第0095章 悲欢离合
- 96 第0096章 黄金美玉
- 97 第0097章 无独有偶
- 98 第0098章 各自芳菲
- 99 第0099章 看来真有事
- 100 第0100章 我有苦衷
- 101 第0101章 老顽童
- 102 第0102章 庙会
- 103 第0103章 好姑娘
- 104 第0104章 热闹的王家
- 105 第0105章 热闹的王家(2)
- 106 第0106章 王家的热闹(3)
- 107 第0107章 省亲
- 108 第0108章 心跳
- 109 第0109章 变卦
- 110 第0110章 风流雅似桃花庵
- 111 第0111章 豁晴眸
- 112 第0112章 幸灾乐祸
- 113 第0113章 不着急
- 114 第0114章 这一晚
- 115 第0115 肌肤之亲
- 116 第0116章 你愿意吗?
- 117 第0117章 小楼一夜听春雨
- 118 第0118章 微雨燕双飞
- 119 第0119章 将计就计
- 120 第0120章 化俗
- 121 第0121章 喜书
- 122 第0122章 喜诏
- 123 第0123章 欣慰
- 124 第0124章 耍赖
- 125 第0125章 酒楼
- 126 第0126章 宝贝
- 127 第0127章 雪芙
- 128 第0128章 小喜鹊
- 129 第0129章 君子好逑
- 130 第0130章 稀罕事儿
- 131 第0131章 想不明白
- 132 第0132章 悟道
- 133 第0133章 一言而决
- 134 第0134章 议亲
- 135 第0135章 打点
- 136 第0136章 花月飞卿
- 137 第0137章 讨好
- 138 第0138章 卖布
- 139 第0139章 慌乱
- 140 第0140章 不肯
- 141 第0141章 你走开
- 142 第0142章 刘三奶奶
- 143 第0143章 单枪匹马
- 144 第0144章 这个数
- 145 第0145章 套路
- 146 第0146章 海底针
- 147 第0147章 爱情
- 148 第0148章 孩子气
- 149 第0149章 贤良方正
- 150 第0150章 冲喜
- 151 第0151章 谢天谢地
- 152 第0152章 家信
- 153 第0153章 加试
- 154 第0154章 情债
- 155 第0155章 有什么稀奇
- 156 第0156章 争辩
- 157 第0157章 入木三分
- 158 第0158章 做戏
- 159 第0159章 幽闭
- 160 第0160章 探听
- 161 第0161章 考试
- 162 第0162章 后起之秀
- 163 第0163章 掐不入
- 164 第0164章 大喜
- 165 第0165章 就死也风骚
- 166 第0166章 不巧不成书
- 167 第0167章 AA制
- 168 第0168章 躺枪
- 169 第0169章 沈郎如玉
- 170 第0170章 直男癌
- 171 第0171章 妙笔生花
- 172 第0172章 看起来很荣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0004章 初入学院
第0004章 初入学院
一秒记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走在不很热闹却也决不冷清的街上,沈侃总有一种别扭的距离感,这么多日子了还是难以适应。【ㄨ】
街市上几乎都是一身文士衫的本地人,不管是否真的读书人,与商贾不禁绸缎,其子弟不禁科举一样,阶级的界限早已模糊。
一侧的小河每隔一段距离就架着一二廊桥,一排排的缆船石,船家把缆绳从石孔穿过去,将船儿缆住。
临河的石阶上,妇人可从屋里直接走到河边洗刷劳作。河面绿波荡漾,隔着河的妇女朝这边呼唤,随音见影,绝大多数的女人都不工作。
满载货物的农船一艘艘的悠悠荡来,临河家的女主人支起窗板,吊一只竹篮子下来,同船娘进行交易。
船只越来越多了,民居上方开始漂浮散淡的炊烟。忽然,也不知道谁家的猫儿失足掉入了河中,挣扎着往对岸游去,喵呜喵呜的叫个不停。
它的主人追出来用竹竿挑着装有猫食的竹篮,千呼万唤的诱惑,可是猫儿就是不敢爬上去。家里的孩子舍不得心爱的猫咪,抹着眼睛哭个不停,一时间唤猫声、骂孩子的声、被堵住去路船家叱问声、大哭小叫。
沈侃瞧得有趣,忽然望见对面有个依窗的小姑娘,双眸水灵灵的顾盼着自己。
最终船家帮忙捞起了猫,大人连声道谢并送了一碗豆花,酬谢船夫搭救猫儿出险境。沈侃再一次望向那窗户,水灵灵的眼眸已经不见了。【ㄨ】
青石板铺就的路边,偶尔能听到墙那边的人诉说家长里短,家家户户,门窗基本开着。打民居中还传出来孩童的读书声,苏南文风之浓郁可见一斑。
记得前日在老家祠堂,老族长当众讲解苏州的文风,骄傲的说苏州文风可以追溯到春秋末年。当时被誉为“南方夫子”的常熟言偃北上,投师孔门,成了孔圣人的大弟子。
文偃学成归来,开始在家乡大力传播儒学。就这样,使得被中原贬称的荆蛮之地受到了孔子之道的影响,后来鲁文化渐渐传播到了吴地,本地的风俗随之大变,读书人多了。
秦汉以来,儒家风俗在江南已经根深蒂固。东汉永元年间,会稽太守张霸大力提倡经学,进一步提升了儒学的发展,据说社会风气曾达到路不拾遗的程度。
自隋唐之后,苏州已经成了有名的雄州,经济大踏步的向前。
老族长还说入宋以后,苏州不仅有府学、县学,并且书院和义学林立,当时最著名的就是范仲淹所创办的郡学为民间所称道。
如今千载之下儒家的影响依旧深远,苏州的学文之风早已深入骨髓。
宋代的教育规模极为惊人,一说到历史,沈家老辈人无不滔滔不绝,各种往事信手拈来。沈侃知道了祖上曾先后出过二三十个宋进士,沈氏乃当时苏南一带赫赫有名的望族之一,可惜被元蒙打成了昨日黄花,至今还未能恢复元气。
从小码头上岸,走主街不到半个时辰,就来到镇上的地标性建筑-县学院。大概整个江南连香火鼎盛的寺院道观也比不上学院的建筑气派。
县学的规划据说与府学一模一样,府学早在洪武三年,苏州知府魏观主持修了明伦堂,县里仅仅晚了两年。
起初一共修建了敏行、育德、隆礼、中立、养正、志道六斋,后来又占了民宅三百二十丈,用院墙圈了起来,后门一直通到了大街上。
宣德年,县里又出大笔银两重修了大成殿,学院的范围整整扩大了三倍,光是房屋就多达三四百间。
沈侃停住了脚步,默默注视着前方石阶下的两只大石狮子,以及那层层叠叠连绵的屋顶,这是一条能通往飞黄腾达的青云之路,难度基本等同于上青天。
先文质彬彬的整理下发髻,低头看了看衣襟是否整齐,然后挥一挥衣袖上的尘土,昂首走了过去。
站班的四个跨刀皂隶目不斜视,而两个青衣门子习惯性的以貌取人,理所当然的视仪表不俗的沈侃为学子,不加阻拦,反而和蔼的冲着他笑了笑,拱了拱手。
沈侃没有反应,矜持的一步步上了台阶,堂皇进了大门。
当他进去后,两个青衣门子这才不满的微微撇撇嘴,却也无可奈何。
衙门难进,而学院即使会受到阻拦,作为一名沈氏族人,天然就是一张通行证。
学院的前半部是文庙范围,沈侃好奇的边走边看,头一栋建筑上悬挂着“状元坊”三个斗大的黑字。据说府学的牌匾是闪闪发光的金字,出了状元郎的荣耀。
这里没什么人,沈侃驻足观赏了会儿,接着打一侧的巷道穿过拱门,眼前出现牌坊式的大彩门,名曰棂星门,两栋油漆雕梁的画锦坊拱卫在左右。
这里的一切都有历史典故,可惜身边没有向导,沈侃径直走了过去。
棂星门的后方是洗马池,再后面是带有几分肃杀的戟门,道路尽头就是金碧辉煌的大成殿。
不时有差人走来走去,沈侃不想被人诘问,加快速度穿过大成殿以及附属的庞大院落群,眼前供奉的是烟火缭绕的崇圣祠。
隔着一段距离,沈侃装模作样的对着殿里的先贤们深施一礼,以表敬意。
初来乍到,他不清楚目的地应该是后头那些居住着生员的院落,直直的冲进县学,幸运的是没有被人阻拦。
这一部分是县学的范围,从宣门进了泮池,再走到柳树遍布的秀野池,结果被一道红墙挡住了去路。
“喂!站住,这里是明伦堂,不经宗师传唤不许入内。”门前之人沉声说道。
“哦。”沈侃心里微微吃了一惊,原来这里就是明伦堂,官办学院的心脏部位。
“请问尊长。”
沈侃赶紧举起双手作了个揖,“沈仕沈化二位学子可住在这里?”
“沈道贤、沈道良昆仲?”
原本不大客气的中年男人眉毛一扬,语气透出两分亲切,马上笑呵呵的问道,“你是沈家后生吧?瞧这风骨就是大族之后,不错不错!”
沈侃故作腼腆的笑了笑,观此人一副寻常差人打扮,点了点头。
“沈家人了不得啊!个个一肚子学问,相貌仪表也是顶呱呱。”
中年男人一边说着一边翘起了大拇指,如数家珍的打开了话匣子,“道贤道良是大房惟山先生的公子吧?你大哥沈道贤不愧是沈家长房长孙,少小即有才名,聪慧天成,在咱学里年年考试三甲之内,深得宗师与县太爷的器重。”
“是。”沈侃见他提及到大哥沈仕,不得不低眉顺眼的回了一句,“大哥向来是兄弟们的楷模。”
“那一定的,生子当生沈道贤嘛!”中年男人唏嘘的道,“你二哥也不错,性情端重,博览群书,就是为人不苟言笑,成天板着一张脸,不像你大哥性情旷达,人人争相与他结交,无有不应的。依我说他将来的成就怕是有限,难出头啊!”
“为何?”沈侃不禁来了兴趣。
“为何?”
中年男人抬手捋了捋稀稀几根的鼠须,一脸自信,“老夫在学里当差二十载,观人无数。观你二哥的性情不善于交际,与你沈家祖上几位一样,经济治世非其所长,就是埋首专研圣贤书的酸儒,文采不飞扬,声名不显,就算考中秀才也顶多做个教书的先生。不信咱们走着瞧。”
“尊长说的有道理。”
沈侃听的频频点头,人家确实说的有道理,虽然与二哥沈化不熟悉,但家里谁人不知他自幼便成天拿着一本书,口读背诵不断,不喜与人交谈,就知道看书,人送外号“小道学”,完全是个书呆子。
“呵!”中年男人没想到随口一番交浅言深的评语,正有些后悔呢,不想眼前这位沈家小后生不但没有为自己的兄长辩护,反而同意的连连点头,非常意外。
“老夫姓李。”中年男人升起了几分好感。
沈侃忙自我介绍:“见过李前辈,晚生沈侃,字道古,子不敢言父,家父三房。”
“道古道古?”中年人装模作样的品味一下,“嗯,你是沈惟询的公子?哈哈!”
李差人突然笑了起来,说道:“你爹可也是不妄言笑的性子,观你的性情也算沉稳,并神韵奕奕谈吐清晰,不像你家那二哥,倒是颇有你大哥的几分神采。”
“谢前辈夸赞,晚辈愧不敢当。”沈侃心里不禁苦笑,在家里人的眼里,恐怕他和大哥沈仕,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你爹以孝义见称,虎父无犬子。”中年男人随口又赞了一句。
沈侃越发苦笑···
走在不很热闹却也决不冷清的街上,沈侃总有一种别扭的距离感,这么多日子了还是难以适应。【ㄨ】
街市上几乎都是一身文士衫的本地人,不管是否真的读书人,与商贾不禁绸缎,其子弟不禁科举一样,阶级的界限早已模糊。
一侧的小河每隔一段距离就架着一二廊桥,一排排的缆船石,船家把缆绳从石孔穿过去,将船儿缆住。
临河的石阶上,妇人可从屋里直接走到河边洗刷劳作。河面绿波荡漾,隔着河的妇女朝这边呼唤,随音见影,绝大多数的女人都不工作。
满载货物的农船一艘艘的悠悠荡来,临河家的女主人支起窗板,吊一只竹篮子下来,同船娘进行交易。
船只越来越多了,民居上方开始漂浮散淡的炊烟。忽然,也不知道谁家的猫儿失足掉入了河中,挣扎着往对岸游去,喵呜喵呜的叫个不停。
它的主人追出来用竹竿挑着装有猫食的竹篮,千呼万唤的诱惑,可是猫儿就是不敢爬上去。家里的孩子舍不得心爱的猫咪,抹着眼睛哭个不停,一时间唤猫声、骂孩子的声、被堵住去路船家叱问声、大哭小叫。
沈侃瞧得有趣,忽然望见对面有个依窗的小姑娘,双眸水灵灵的顾盼着自己。
最终船家帮忙捞起了猫,大人连声道谢并送了一碗豆花,酬谢船夫搭救猫儿出险境。沈侃再一次望向那窗户,水灵灵的眼眸已经不见了。【ㄨ】
青石板铺就的路边,偶尔能听到墙那边的人诉说家长里短,家家户户,门窗基本开着。打民居中还传出来孩童的读书声,苏南文风之浓郁可见一斑。
记得前日在老家祠堂,老族长当众讲解苏州的文风,骄傲的说苏州文风可以追溯到春秋末年。当时被誉为“南方夫子”的常熟言偃北上,投师孔门,成了孔圣人的大弟子。
文偃学成归来,开始在家乡大力传播儒学。就这样,使得被中原贬称的荆蛮之地受到了孔子之道的影响,后来鲁文化渐渐传播到了吴地,本地的风俗随之大变,读书人多了。
秦汉以来,儒家风俗在江南已经根深蒂固。东汉永元年间,会稽太守张霸大力提倡经学,进一步提升了儒学的发展,据说社会风气曾达到路不拾遗的程度。
自隋唐之后,苏州已经成了有名的雄州,经济大踏步的向前。
老族长还说入宋以后,苏州不仅有府学、县学,并且书院和义学林立,当时最著名的就是范仲淹所创办的郡学为民间所称道。
如今千载之下儒家的影响依旧深远,苏州的学文之风早已深入骨髓。
宋代的教育规模极为惊人,一说到历史,沈家老辈人无不滔滔不绝,各种往事信手拈来。沈侃知道了祖上曾先后出过二三十个宋进士,沈氏乃当时苏南一带赫赫有名的望族之一,可惜被元蒙打成了昨日黄花,至今还未能恢复元气。
从小码头上岸,走主街不到半个时辰,就来到镇上的地标性建筑-县学院。大概整个江南连香火鼎盛的寺院道观也比不上学院的建筑气派。
县学的规划据说与府学一模一样,府学早在洪武三年,苏州知府魏观主持修了明伦堂,县里仅仅晚了两年。
起初一共修建了敏行、育德、隆礼、中立、养正、志道六斋,后来又占了民宅三百二十丈,用院墙圈了起来,后门一直通到了大街上。
宣德年,县里又出大笔银两重修了大成殿,学院的范围整整扩大了三倍,光是房屋就多达三四百间。
沈侃停住了脚步,默默注视着前方石阶下的两只大石狮子,以及那层层叠叠连绵的屋顶,这是一条能通往飞黄腾达的青云之路,难度基本等同于上青天。
先文质彬彬的整理下发髻,低头看了看衣襟是否整齐,然后挥一挥衣袖上的尘土,昂首走了过去。
站班的四个跨刀皂隶目不斜视,而两个青衣门子习惯性的以貌取人,理所当然的视仪表不俗的沈侃为学子,不加阻拦,反而和蔼的冲着他笑了笑,拱了拱手。
沈侃没有反应,矜持的一步步上了台阶,堂皇进了大门。
当他进去后,两个青衣门子这才不满的微微撇撇嘴,却也无可奈何。
衙门难进,而学院即使会受到阻拦,作为一名沈氏族人,天然就是一张通行证。
学院的前半部是文庙范围,沈侃好奇的边走边看,头一栋建筑上悬挂着“状元坊”三个斗大的黑字。据说府学的牌匾是闪闪发光的金字,出了状元郎的荣耀。
这里没什么人,沈侃驻足观赏了会儿,接着打一侧的巷道穿过拱门,眼前出现牌坊式的大彩门,名曰棂星门,两栋油漆雕梁的画锦坊拱卫在左右。
这里的一切都有历史典故,可惜身边没有向导,沈侃径直走了过去。
棂星门的后方是洗马池,再后面是带有几分肃杀的戟门,道路尽头就是金碧辉煌的大成殿。
不时有差人走来走去,沈侃不想被人诘问,加快速度穿过大成殿以及附属的庞大院落群,眼前供奉的是烟火缭绕的崇圣祠。
隔着一段距离,沈侃装模作样的对着殿里的先贤们深施一礼,以表敬意。
初来乍到,他不清楚目的地应该是后头那些居住着生员的院落,直直的冲进县学,幸运的是没有被人阻拦。
这一部分是县学的范围,从宣门进了泮池,再走到柳树遍布的秀野池,结果被一道红墙挡住了去路。
“喂!站住,这里是明伦堂,不经宗师传唤不许入内。”门前之人沉声说道。
“哦。”沈侃心里微微吃了一惊,原来这里就是明伦堂,官办学院的心脏部位。
“请问尊长。”
沈侃赶紧举起双手作了个揖,“沈仕沈化二位学子可住在这里?”
“沈道贤、沈道良昆仲?”
原本不大客气的中年男人眉毛一扬,语气透出两分亲切,马上笑呵呵的问道,“你是沈家后生吧?瞧这风骨就是大族之后,不错不错!”
沈侃故作腼腆的笑了笑,观此人一副寻常差人打扮,点了点头。
“沈家人了不得啊!个个一肚子学问,相貌仪表也是顶呱呱。”
中年男人一边说着一边翘起了大拇指,如数家珍的打开了话匣子,“道贤道良是大房惟山先生的公子吧?你大哥沈道贤不愧是沈家长房长孙,少小即有才名,聪慧天成,在咱学里年年考试三甲之内,深得宗师与县太爷的器重。”
“是。”沈侃见他提及到大哥沈仕,不得不低眉顺眼的回了一句,“大哥向来是兄弟们的楷模。”
“那一定的,生子当生沈道贤嘛!”中年男人唏嘘的道,“你二哥也不错,性情端重,博览群书,就是为人不苟言笑,成天板着一张脸,不像你大哥性情旷达,人人争相与他结交,无有不应的。依我说他将来的成就怕是有限,难出头啊!”
“为何?”沈侃不禁来了兴趣。
“为何?”
中年男人抬手捋了捋稀稀几根的鼠须,一脸自信,“老夫在学里当差二十载,观人无数。观你二哥的性情不善于交际,与你沈家祖上几位一样,经济治世非其所长,就是埋首专研圣贤书的酸儒,文采不飞扬,声名不显,就算考中秀才也顶多做个教书的先生。不信咱们走着瞧。”
“尊长说的有道理。”
沈侃听的频频点头,人家确实说的有道理,虽然与二哥沈化不熟悉,但家里谁人不知他自幼便成天拿着一本书,口读背诵不断,不喜与人交谈,就知道看书,人送外号“小道学”,完全是个书呆子。
“呵!”中年男人没想到随口一番交浅言深的评语,正有些后悔呢,不想眼前这位沈家小后生不但没有为自己的兄长辩护,反而同意的连连点头,非常意外。
“老夫姓李。”中年男人升起了几分好感。
沈侃忙自我介绍:“见过李前辈,晚生沈侃,字道古,子不敢言父,家父三房。”
“道古道古?”中年人装模作样的品味一下,“嗯,你是沈惟询的公子?哈哈!”
李差人突然笑了起来,说道:“你爹可也是不妄言笑的性子,观你的性情也算沉稳,并神韵奕奕谈吐清晰,不像你家那二哥,倒是颇有你大哥的几分神采。”
“谢前辈夸赞,晚辈愧不敢当。”沈侃心里不禁苦笑,在家里人的眼里,恐怕他和大哥沈仕,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你爹以孝义见称,虎父无犬子。”中年男人随口又赞了一句。
沈侃越发苦笑···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