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396 第三百八十五章 命运的安排
- 397 第三百八十六章 权力和责任
- 398 第三百八十六章 紧急救援
- 399 第三百八十七章 紧急救援(二)
- 400 第三百八十八章 假的真记者
- 401 第三百八十九章 道歉还是斗争
- 402 第三百九十章 画风转变
- 403 第三百九十一章 未接的电话
- 404 第三百九十二章 土地问题
- 405 第三百九十三章 宋书记的交待
- 406 第三百九十四章 三名挂职干部(一)
- 407 第三百九十五章 三名挂职干部(二)
- 408 第三百九十六章三名挂职干部(三)
- 409 第三百九十七章 迎接挂职干部
- 410 第三百九十八章 旧人新事
- 411 第三百九十九章 女行百里母担心
- 412 第四百章 不同的夜话
- 413 第四百零一章 议事
- 414 第四百零二章 与晏琳谈工作
- 415 第四百零三章 与李宁咏吃饭
- 416 第四百零四章 各怀心思的酒战
- 417 第四百零五章 酒后战争
- 418 第四百零六章 真小人与牙印
- 419 第四百零七章 真要戒酒
- 420 第四百零八章 老友各不同
- 421 第四百零九章 打架的双方
- 422 第四百一十章 风波恶
- 423 第四百一十一章 一战而下
- 424 第四百一十二章 王大侠
- 425 第四百一十三章 异数
- 426 第四百一十四章 回阳州
- 427 第四百一十五章 林玥的惊讶
- 428 第四百一十六章 王桥之名
- 429 第四百一十七章 三人相会
- 430 第四百一十八章 考察
- 431 第四百一十九章 汇报的方式
- 432 第四百二十章 抓好能办的事
- 433 第四百二十一章 病例来了
- 434 第四百二十二章 全面推进
- 435 第四百二十三章 身先士卒
- 436 第四百二十四章 一把手
- 437 第四百二十五章 内忧和外困
- 438 第四百二十六章 枪声
- 439 第四百二十七章 ******
- 440 第四百二十八章 夜谈
- 441 第四百二十九章 尘封往事
- 442 第四百三十章 定风波
- 443 第四百三十一章 化解壁垒
- 444 第四百三十二章 解除隔离
- 445 第四百三十三章 旧乡尖头鱼再现
- 446 第四百三十四章 两害相权取其轻
- 447 第四百三十五章 失忆
- 448 第四百三十六章 眼泪纵横
- 449 第四百三十七章 古典式爱情
- 450 第四百三十八章 调研
- 451 第四百三十九章 聊天
- 452 第四百四十章 夜查
- 453 第四百四十一章 暴雨将至
- 454 第四百四十二章 真话代价最小
- 455 第四百四十三章 磊落的心
- 456 第四百四十四章 房子涨多少
- 457 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机
- 458 第四百四十六章 肠胃的记忆
- 459 第四百四十七章 带锁的日记本
- 460 第四百四十八章 跑步
- 461 第四百四十九章 检查大鹏矿
- 462 第四百五十章 不是冤家不碰头
- 463 第四百五十一章 黄瓜和啤酒瓶
- 464 第四百五十二章 惊雷
- 465 第四百五十三章 不速之客
- 466 第四百五十四章 简单的三角关系
- 467 第四百五十五章 四人夜聚
- 468 第四百五十六章 牵猪捉鸡
- 469 第四百五十七章 不给补助我家就不搬
- 470 第四百五十八章 什么时候吃喜糖
- 471 第四百五十九章 礼物
- 472 第四百六十章 重逢的歌声
- 473 第四百六十一章 求婚
- 474 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地颤抖
- 475 第四百六十三章 又要地震
- 476 第四百六十四章 这是我的未婚妻
- 477 第四百六十五章 组织处理
- 478 第四百六十六章 绝不估息
- 479 第四百六十七章 暗洞里的尖头鱼
- 480 第四百六十八章 结婚
- 481 第四百六十九章 不是结尾的结尾
- 482 《静州往事》后记:
- 483 马技乞丐(本章免费)
- 484 第七百四十三章 失控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三百九十四章 三名挂职干部(一)
第三百九十四章 三名挂职干部(一)
挂断电话以后,李宁咏拿起通知,细细揣摩。
通知的全名是《关于做好选派优秀年轻干部赴基层挂职锻炼工作的通知》,开篇是:“为进一步拓宽干部培养锻炼渠道,树立注重基层、注重实践的干部队伍建设导向,促进广大干部经受锻炼、积累经验、改进作风,增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本领,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挂职锻炼时间:2001年8月20日至2012年8月20日,为期一年。
日常管理:挂职干部派出和接收单位要密切配合,各负其责,做好挂职干部管理工作……乡镇党委要将挂职干部与本单位干部一样对待,严格要求,严格管理。
工作职责:略
工作要求:……干部挂职期满后,市委组织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对派出单位、挂职单位及挂职干部进行考核;各乡镇要结合实际安排挂职干部担任党支部副书记或村主任助理,并及时将任职文件上报市委组织部干部科。
研究了文件,李宁咏在办公室走了两圈,然后拿着文件找到了市委组织部干部科李顺义科长。
干部科李顺义以前是副科长,在原科长升职调走以后,他才接任了干部科科长职务。在最近两次市委组织的活动中,李顺义和李宁咏恰巧都分在一起,两人都姓李,李宁咏嘴巴又甜,就称呼李顺义为李哥,关系处理得不错。
李宁咏来到干部科,恰巧干部科办公室只有李顺义一个人。李宁咏敲了敲门,招呼道:“李哥。有空没有?”
李顺义抬头见是李宁咏,笑道:“小李,别站在门口,快进来坐。”
组织部和宣传部都是市委重要部门,大家平时经常共同参加活动,见面时都客客气气的。况且李宁咏是邱副主任的女儿。还是很会为人处理的美女,因此,李顺义对其很是热情,倒了水,道:“小李,是第一次到干部科吧。”
李宁咏笑道:“李科长这是批评我,干部科是干部的娘家。我是第一次过来汇报工作,应该被批评。”
李顺义道:“这也说明我们工作做得不够好,没有让同志们有娘家的感觉。”
说到这里,两人都笑。寒暄两句,李顺义瞧了瞧李宁咏手上的文件。道:“小李,有事情吗?”
李宁咏用开玩笑的口气道:“我是过来开后门的。这一次选派年轻人到基层挂职锻炼,宣传部推荐了我。我估计科里还没有最后确定每个人的去向,李哥。能不能在不违反纪律的情况下帮点小忙,我想提前选一个适合我的村。”
李顺义明白了李宁咏的意图。道:“这是小事,没有问题。”
李宁咏道:“那就谢谢李哥。”
“祝贺啊,这一次选派到基层的干部都是各单位最有前途的年轻干部,小李能被选上。说明是单位的后起之秀。这一次锻炼回来,原则上都要成为单位的后备干部,机会难得。”
对于干部科来说,这是不涉及提拔任用的小事情,谈不上违反纪律,这种顺水人情李顺义自然不会拒绝,李顺义一边说,一边拿出一张表,道:“这是计划选派的村,你自己看一看,想去哪里。”
李宁咏道:“我是从昌东调上来的,在昌东工作过,也有房子,所以我就想到昌东附近的村。”她浏览着名单,最后将目光停在了城关镇青桥村上面,道:“我想到青桥村去,可不可以。”
********和市长对“青桥六步村民议事规则”分别作出签字以后,昌东城关镇青桥村便进入了大家视野,在组织部门工作的同志都听说过青桥村的大名。
李顺义见李宁咏直接点了这个村,暗觉这个女子聪明,挑了一个自然条件好又容易出成绩的村。他还是给自己留了点余地,道:“如果其他村,我就能定下来,可是青桥村有点特殊啊,我不敢保证。”
李宁咏道:“李哥,反正如果没有特殊情况,青桥村就给我留着。如果不能定青桥,那就选昌东其他村吧,离城近一些最好。”
到干部科谈完事情,李宁咏哼着歌回到了市委宣传部办公室。
晚上回到家里,在大门口遇到了出差归来的大哥邱宁刚。邱宁刚提着一个盒子,盒子上印着海鲜字样。李宁咏情绪不错,道:“大哥,出差回来了,带什么好吃的。”
邱宁刚道:“带了几个海螃蟹,晚上和爸喝几杯。”
李宁咏道:“我也陪你喝一杯。”
刚进门,李珍英就将邱宁刚拉住,道:“不得了啊,你妹妹和你爸脑袋都秀逗了。小杨给我打电话后,我一口气憋得,差点出心脏病了。”她说得很是委屈,表情夸张,仿佛李宁咏是做了什么了不得的坏事。
在邱家,李珍英是被父子四人排斥在家庭会议外面的。主要原因是父亲和三个儿女都随着时代在进步,李珍英不读书不学习,思维还停留在八十年代,经常提出一些让父子四人都认为奇葩的意见。久而久之,父亲和三个儿女将母亲排除了在家庭会议之外。
李宁咏想到基层挂职锻炼,直接与父亲邱大海通了电话,并没有想要告诉母亲李珍英。父女俩通电话之时,邱大海有点不舒服,正在家里休息。
李珍英无意中听到了邱大海与宣传部长李元昌的电话,这才知道女儿要到基层挂职锻炼。
李珍英是土生土长的静州人,很瞧不起县城人。特别是王桥事件之后,更是对县城人报有极端轻视甚至仇恨。她压根不想女儿到基层工作,赶紧给小杨打电话,让小杨劝一劝女儿。
在李珍英心目中,小杨的父亲是省里部门重要领导,完全配得上女儿。因此。在小杨和女儿的交往过程中,她比女儿的态度要积极得多。
邱宁刚将海鲜递给母亲,道:“又是什么事情,连秀逗了这个词都用出来的,妈很时尚嘛。这是海螃蟹,让阿姨弄一下。我晚上陪爸喝两口。”
李珍英接过螃蟹,道:“你爸今天感冒了,班都没有去上,晚上就不要喝酒了。”
邱大海在家里就穿了一件宽松的老头衫,坐在客厅的单人沙发上,道:“别听你妈的话,喝点酒。正好可以治感冒。”
李珍英道:“你妹好不容易回到了静州,到基层去工作,万一回不来怎么办。”
李宁咏也坐到沙发上,伸手用牙签穿了一块水果,道:“这是到基层挂职锻炼。只有一年,怎么会不回来,妈,你不了解情部。就不要乱想了。在外面说,会惹笑话的。”
李珍英提着螃蟹站在客厅。反驳道:“你还小,没有经历过事情,不晓得厉害。以前困难时期,生活紧张。政府动员很多机关干部、工人回农村去,说是以后生活好了就回城继续工作。结果凡是自愿回去的都当了一辈子农民,没有哪一个能回城。我记得清清楚楚,1962年,我家有一个邻居是在饮食服务公司,后来响应号召回到农村老家,到现在都没有回城。上访了好多次后,每个月得到二十五块钱,现在才涨到一百块钱不到,吃了大亏。”
邱大海打断妻子的唠叨,道:“老婆子,你就别翻老黄历了,现在是什么时代,以前是什么时代,完全不能比,你牛扯马、马扯牛,把完全不同的事情扯到一起来讲。”
李宁咏不满地道:“妈,你的嘴巴硬是快,什么事都给小杨讲。我们只是接触一下,又不是一定要嫁给他。”
李珍英听到女儿又开始变卦,气恼得很,道:“你们几爷子合起来欺负我。我一把尿一把屎把你们拉扯大,现在你们长大了,翅膀硬了,就不听我的话了。”
邱宁刚坐在父亲身边,道:“妈,你不要总是这样说。别人听见了,还以为我们三兄妹都是****喝尿长大的。”他说这话时,态度很是严肃,一点笑意都没有。
李宁咏噗嗤就笑了出来,抱着妈妈的肩膀,把她朝厨房推,道:“妈,你就当个好老太婆,工作的事情就别管了。”
李珍英抱怨着提着螃蟹到厨房交给阿姨,抱怨道:“女大不中留,儿大不服管,养儿养女有啥意思。”
在客厅,邱宁刚道:“我看过文件了,这次主要是省市两级的年轻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规模很大,这倒是一个挣资历的好时机,省检也有人到县里面锻炼。”
邱大海对女儿的选择很满意,道:“我们家三妹懂得追求进步了,这才是真正长大。以前你妈灌输找男朋友就得找个依靠,这是错误的观念,至少在我们老邱家是错误的。有句俗话,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老邱家的儿女不靠别人,就靠自己。”
邱宁刚道:“到哪个镇村挺重要,我跟丁部长最近走得比较近,给你选一个在静州城边的村,以后回家方便。”
邱大海道:“在什么地方不重要,反正就是挂职一年,不需要做出什么成绩,能过关就行。”
李宁咏马上接口道:“爸说得对,就是去基层了解情况,到哪个地方都差不多。”
邱宁刚从妹妹的表情中发现不对劲的地方,只是父亲在旁边,没有细问。
吃过晚饭,趁着父亲和母亲外出遛弯之时,邱宁刚问道:“你是不是已经把挂职的地方落实了?”
李宁咏装作漫不经心地道:“我遇到了干部科李科长,顺便给他说了这事。”
邱宁刚道:“是回昌东?”
李宁咏点了点头,道:“嗯。”
邱宁刚道:“到城关镇?”
李宁咏道:“嗯。”
邱宁刚望着妹妹,道:“你要想好,别变来变去,五行不定,会输得干干净净。”
李宁咏脸上笑容渐渐变成了自嘲,道:“每个人都会蠢一次,我这辈子就只蠢这一次。”
邱宁刚道:“做事有两个前提,一是不违法乱纪,二是不伤害自己,在这两个条件下,你想做什么都可以。”
李宁咏道:“大哥,你真好。”
邱宁刚道:“我爸的观点有些旧了,但是刚才那句话是对的,自己强才是真的强。”
(第三百九十四章)(未 完待续 ~^~)
通知的全名是《关于做好选派优秀年轻干部赴基层挂职锻炼工作的通知》,开篇是:“为进一步拓宽干部培养锻炼渠道,树立注重基层、注重实践的干部队伍建设导向,促进广大干部经受锻炼、积累经验、改进作风,增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本领,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挂职锻炼时间:2001年8月20日至2012年8月20日,为期一年。
日常管理:挂职干部派出和接收单位要密切配合,各负其责,做好挂职干部管理工作……乡镇党委要将挂职干部与本单位干部一样对待,严格要求,严格管理。
工作职责:略
工作要求:……干部挂职期满后,市委组织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对派出单位、挂职单位及挂职干部进行考核;各乡镇要结合实际安排挂职干部担任党支部副书记或村主任助理,并及时将任职文件上报市委组织部干部科。
研究了文件,李宁咏在办公室走了两圈,然后拿着文件找到了市委组织部干部科李顺义科长。
干部科李顺义以前是副科长,在原科长升职调走以后,他才接任了干部科科长职务。在最近两次市委组织的活动中,李顺义和李宁咏恰巧都分在一起,两人都姓李,李宁咏嘴巴又甜,就称呼李顺义为李哥,关系处理得不错。
李宁咏来到干部科,恰巧干部科办公室只有李顺义一个人。李宁咏敲了敲门,招呼道:“李哥。有空没有?”
李顺义抬头见是李宁咏,笑道:“小李,别站在门口,快进来坐。”
组织部和宣传部都是市委重要部门,大家平时经常共同参加活动,见面时都客客气气的。况且李宁咏是邱副主任的女儿。还是很会为人处理的美女,因此,李顺义对其很是热情,倒了水,道:“小李,是第一次到干部科吧。”
李宁咏笑道:“李科长这是批评我,干部科是干部的娘家。我是第一次过来汇报工作,应该被批评。”
李顺义道:“这也说明我们工作做得不够好,没有让同志们有娘家的感觉。”
说到这里,两人都笑。寒暄两句,李顺义瞧了瞧李宁咏手上的文件。道:“小李,有事情吗?”
李宁咏用开玩笑的口气道:“我是过来开后门的。这一次选派年轻人到基层挂职锻炼,宣传部推荐了我。我估计科里还没有最后确定每个人的去向,李哥。能不能在不违反纪律的情况下帮点小忙,我想提前选一个适合我的村。”
李顺义明白了李宁咏的意图。道:“这是小事,没有问题。”
李宁咏道:“那就谢谢李哥。”
“祝贺啊,这一次选派到基层的干部都是各单位最有前途的年轻干部,小李能被选上。说明是单位的后起之秀。这一次锻炼回来,原则上都要成为单位的后备干部,机会难得。”
对于干部科来说,这是不涉及提拔任用的小事情,谈不上违反纪律,这种顺水人情李顺义自然不会拒绝,李顺义一边说,一边拿出一张表,道:“这是计划选派的村,你自己看一看,想去哪里。”
李宁咏道:“我是从昌东调上来的,在昌东工作过,也有房子,所以我就想到昌东附近的村。”她浏览着名单,最后将目光停在了城关镇青桥村上面,道:“我想到青桥村去,可不可以。”
********和市长对“青桥六步村民议事规则”分别作出签字以后,昌东城关镇青桥村便进入了大家视野,在组织部门工作的同志都听说过青桥村的大名。
李顺义见李宁咏直接点了这个村,暗觉这个女子聪明,挑了一个自然条件好又容易出成绩的村。他还是给自己留了点余地,道:“如果其他村,我就能定下来,可是青桥村有点特殊啊,我不敢保证。”
李宁咏道:“李哥,反正如果没有特殊情况,青桥村就给我留着。如果不能定青桥,那就选昌东其他村吧,离城近一些最好。”
到干部科谈完事情,李宁咏哼着歌回到了市委宣传部办公室。
晚上回到家里,在大门口遇到了出差归来的大哥邱宁刚。邱宁刚提着一个盒子,盒子上印着海鲜字样。李宁咏情绪不错,道:“大哥,出差回来了,带什么好吃的。”
邱宁刚道:“带了几个海螃蟹,晚上和爸喝几杯。”
李宁咏道:“我也陪你喝一杯。”
刚进门,李珍英就将邱宁刚拉住,道:“不得了啊,你妹妹和你爸脑袋都秀逗了。小杨给我打电话后,我一口气憋得,差点出心脏病了。”她说得很是委屈,表情夸张,仿佛李宁咏是做了什么了不得的坏事。
在邱家,李珍英是被父子四人排斥在家庭会议外面的。主要原因是父亲和三个儿女都随着时代在进步,李珍英不读书不学习,思维还停留在八十年代,经常提出一些让父子四人都认为奇葩的意见。久而久之,父亲和三个儿女将母亲排除了在家庭会议之外。
李宁咏想到基层挂职锻炼,直接与父亲邱大海通了电话,并没有想要告诉母亲李珍英。父女俩通电话之时,邱大海有点不舒服,正在家里休息。
李珍英无意中听到了邱大海与宣传部长李元昌的电话,这才知道女儿要到基层挂职锻炼。
李珍英是土生土长的静州人,很瞧不起县城人。特别是王桥事件之后,更是对县城人报有极端轻视甚至仇恨。她压根不想女儿到基层工作,赶紧给小杨打电话,让小杨劝一劝女儿。
在李珍英心目中,小杨的父亲是省里部门重要领导,完全配得上女儿。因此。在小杨和女儿的交往过程中,她比女儿的态度要积极得多。
邱宁刚将海鲜递给母亲,道:“又是什么事情,连秀逗了这个词都用出来的,妈很时尚嘛。这是海螃蟹,让阿姨弄一下。我晚上陪爸喝两口。”
李珍英接过螃蟹,道:“你爸今天感冒了,班都没有去上,晚上就不要喝酒了。”
邱大海在家里就穿了一件宽松的老头衫,坐在客厅的单人沙发上,道:“别听你妈的话,喝点酒。正好可以治感冒。”
李珍英道:“你妹好不容易回到了静州,到基层去工作,万一回不来怎么办。”
李宁咏也坐到沙发上,伸手用牙签穿了一块水果,道:“这是到基层挂职锻炼。只有一年,怎么会不回来,妈,你不了解情部。就不要乱想了。在外面说,会惹笑话的。”
李珍英提着螃蟹站在客厅。反驳道:“你还小,没有经历过事情,不晓得厉害。以前困难时期,生活紧张。政府动员很多机关干部、工人回农村去,说是以后生活好了就回城继续工作。结果凡是自愿回去的都当了一辈子农民,没有哪一个能回城。我记得清清楚楚,1962年,我家有一个邻居是在饮食服务公司,后来响应号召回到农村老家,到现在都没有回城。上访了好多次后,每个月得到二十五块钱,现在才涨到一百块钱不到,吃了大亏。”
邱大海打断妻子的唠叨,道:“老婆子,你就别翻老黄历了,现在是什么时代,以前是什么时代,完全不能比,你牛扯马、马扯牛,把完全不同的事情扯到一起来讲。”
李宁咏不满地道:“妈,你的嘴巴硬是快,什么事都给小杨讲。我们只是接触一下,又不是一定要嫁给他。”
李珍英听到女儿又开始变卦,气恼得很,道:“你们几爷子合起来欺负我。我一把尿一把屎把你们拉扯大,现在你们长大了,翅膀硬了,就不听我的话了。”
邱宁刚坐在父亲身边,道:“妈,你不要总是这样说。别人听见了,还以为我们三兄妹都是****喝尿长大的。”他说这话时,态度很是严肃,一点笑意都没有。
李宁咏噗嗤就笑了出来,抱着妈妈的肩膀,把她朝厨房推,道:“妈,你就当个好老太婆,工作的事情就别管了。”
李珍英抱怨着提着螃蟹到厨房交给阿姨,抱怨道:“女大不中留,儿大不服管,养儿养女有啥意思。”
在客厅,邱宁刚道:“我看过文件了,这次主要是省市两级的年轻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规模很大,这倒是一个挣资历的好时机,省检也有人到县里面锻炼。”
邱大海对女儿的选择很满意,道:“我们家三妹懂得追求进步了,这才是真正长大。以前你妈灌输找男朋友就得找个依靠,这是错误的观念,至少在我们老邱家是错误的。有句俗话,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老邱家的儿女不靠别人,就靠自己。”
邱宁刚道:“到哪个镇村挺重要,我跟丁部长最近走得比较近,给你选一个在静州城边的村,以后回家方便。”
邱大海道:“在什么地方不重要,反正就是挂职一年,不需要做出什么成绩,能过关就行。”
李宁咏马上接口道:“爸说得对,就是去基层了解情况,到哪个地方都差不多。”
邱宁刚从妹妹的表情中发现不对劲的地方,只是父亲在旁边,没有细问。
吃过晚饭,趁着父亲和母亲外出遛弯之时,邱宁刚问道:“你是不是已经把挂职的地方落实了?”
李宁咏装作漫不经心地道:“我遇到了干部科李科长,顺便给他说了这事。”
邱宁刚道:“是回昌东?”
李宁咏点了点头,道:“嗯。”
邱宁刚道:“到城关镇?”
李宁咏道:“嗯。”
邱宁刚望着妹妹,道:“你要想好,别变来变去,五行不定,会输得干干净净。”
李宁咏脸上笑容渐渐变成了自嘲,道:“每个人都会蠢一次,我这辈子就只蠢这一次。”
邱宁刚道:“做事有两个前提,一是不违法乱纪,二是不伤害自己,在这两个条件下,你想做什么都可以。”
李宁咏道:“大哥,你真好。”
邱宁刚道:“我爸的观点有些旧了,但是刚才那句话是对的,自己强才是真的强。”
(第三百九十四章)(未 完待续 ~^~)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