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4 8月4日:古墓里的芥子气
- 5 8月5日:印尼万豪酒店大爆炸
- 6 8月6日:大韩航空801号航班失事
- 7 8月7日:大韩航空801号航班失事(2)
- 8 8月8日:日本国铁三大谜案之一松川事件
- 9 8月9日:日本国铁三大谜案之一松川事件(2)
- 10 8月10日:香港旺角嘉禾大厦火灾
- 11 8月11日:爱沙尼亚国防部大楼枪击事件
- 12 8月12日:爱沙尼亚国防部大楼枪击事件(2)
- 13 8月13日: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沉船事件
- 14 8月14日: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沉船事件(2)
- 15 8月15日:北爱尔兰奥马爆炸现场的第30人
- 16 8月17日:恶名远扬之人的死期——赫斯
- 17 8月18日:恶名远扬之人的死期——赫斯(2)
- 18 8月19日:满城汉墓里的三颗夜明珠
- 19 8月20日:满城汉墓里的三颗夜明珠(2)
- 20 8月21日:满城汉墓里的三颗夜明珠(3)
- 21 8月22日:满城汉墓里的三颗夜明珠(4)
- 22 8月23日:满城汉墓里的三颗夜明珠(5)
- 23 8月24日:满城汉墓里的三颗夜明珠(6)
- 24 8月25日:满城汉墓里的三颗夜明珠(7)
- 25 8月26日:满城汉墓里的三颗夜明珠(8)
- 26 8月27日:奥斯塔金诺电视塔的无名鬼火
- 27 8月29日:奥斯坦金诺电视塔的无名鬼火(2)
- 28 8月30日:奥斯坦金诺电视塔的无名鬼火(3)
- 29 8月31日:o-157病毒
- 30 9月1日:o-157病毒
- 31 9月2日:o-157病毒
- 32 9月3日:世界的悲哀—别斯兰人质危机
- 33 9月4日:世界的悲哀—别斯兰人质危机(2)
- 34 9月5日:世界的悲哀—别斯兰人质危机(3)
- 35 9月7日:世界的悲哀——别斯兰人质危机(4)
- 36 9月8日:大老山隧道的交通事故
- 37 9月9日:203的那家老太
- 38 9月10日:203的那家老太(2)
- 39 9月11日:203的那家老太(3)
- 40 9月12日:203的那家老太(4)
- 41 9月13日:203的那家老太(5)
- 42 9月14日:203的那家老太(6)
- 43 9月15日:贝鲁特难民营大屠杀
- 44 9月16日:贝鲁特难民营大屠杀(2)
- 45 9月17日:贝鲁特难民营大屠杀(3)
- 46 9月18日:贝鲁特难民营大屠杀(4)
- 47 9月19日:江南案——背后不为人知的秘密(简略版)
- 48 9月20日:莫名其妙的火山岛
- 49 9月21日:武侠巨匠古龙之死
- 50 9月22日:武侠巨匠古龙之死(2)
- 51 9月23日:英伦高级中学“封校”事件
- 52 9月24日:英伦高级学校“封校”事件(2)
- 53 9月25日:英伦高级学校“封校”事件(3)
- 54 9月26日:英伦高级学校“封校”事件(4)
- 55 9月27日:英伦高级学校“封校”事件(5)
- 56 9月28日:英伦高级学校“封校”事件(6)
- 57 9月29日:英伦高级学校“封校”事件(7)
- 58 9月30日:英伦高级学校“封校”事件(8)
- 59 10月2日:英伦高级学校“封校”事件(9)
- 60 10月3日:英伦高级学校“封校”事件(10)
- 61 10月4日:英伦高级学校“封校”事件(11)
- 62 10月5日:英伦高级学校“封校”事件(12)
- 63 10月6日:英伦高级学校“封校”事件(13)
- 64 10月7日:英伦高级学校“封校”事件(14)
- 65 10月8日:武航包机坠毁事件
- 66 10月9日:武航包机坠毁事件(2)
- 67 10月10日:武航包机坠毁事件(3)
- 68 10月11日:武航包机坠毁事件(4)
- 69 10月12日:吴航包机坠毁事件(5)
隐藏
显示工具栏
8月14日: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沉船事件(2)
8月14日: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沉船事件(2)
关于库尔斯克号的爆炸事件,一直有诸多的猜想,美国的《国家地理频道》曾经就对这宗事件,做了一个专题的纪录片。根据这纪录片,我们得知有两个重要的人物:特拉斯科特爵士和加季耶夫。
特拉斯科特爵士:英国政府的俄罗斯事务顾问,他和俄罗斯及西方世界的高层都有联系,妻子也是俄罗斯人。当库尔斯克号爆炸事件发生后,他第一时间预言,俄罗斯是不可能将该宗爆炸事件公诸于众的,即便是公诸于众,也只是官面文章。所以事发后,他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参与了库尔斯克号爆炸事件的全称调查,美国的《国家地理频道》有关库尔斯克号的记录报道的素材,就是采用了特拉斯科特爵士的调查内容。事实证明,特拉斯科特爵士的独立调查远比俄罗斯的官方报道更为详实可靠。
加季耶夫:是特拉斯科特爵士在调查库尔斯克号爆炸事件中,认为他是“始作俑者”。之所以有这样的判断,在于加季耶夫来自俄罗斯伊.斯.兰.教地区(编者按:这个问题就不能细说啦,希望大家能明白这是怎么一个情况。如果不能理解,请查阅一下百度。)且他又能自由进出鱼雷舱。在库尔斯克号发生爆炸前夕,加季耶夫就主动提出前往鱼雷舱,做监控鱼雷电池的监控工作。鱼雷舱的工作环境是怎样的呢?怎么来形容呢......举个例子吧,大热天里,你在一狭小不通风的仓库里检验“热得快”是否能制热。鱼雷舱是船员们最不愿意去的一个地方,闷热难当以外,最为关键的是那嘈杂的声音。一般这种在鱼雷舱里做鱼雷电池的监控工作,需要半小时就要换岗,否则不是被闷热中暑,就是噪音呕吐。加季耶夫的主动申请想必让其他船员们暗自窃喜。但殊不知,也正因为如此,鱼雷舱出事故了,库尔斯克号的灾难就是从鱼雷舱开始的......
说到这里,大家想必应该清楚了,特拉斯科特爵士对库尔斯克号爆炸事件的定性为:人为和一些特殊未知的原因。人为显然是由加季耶夫所为。如果这份调查报告仅仅写到这里就结束了,那多多少少有点草率。因为很多人都会有同样一个质疑:作为一艘世界级的舰艇,即便是身中几枚鱼雷都不一定能炸毁,更何况仅仅是在鱼雷舱处引爆呢?至于特殊未知的原因......
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有关“库尔斯克号爆炸事件”的纪录片拍摄到这里,就牵强附会的注明了库尔斯克号在爆炸前已经被美国潜艇孟菲斯号给撞击过了。原文是这么注解的:“俄罗斯海军声称它(库尔斯克号)曾和外国潜艇发生相撞。事发当日的巴伦支海上并非只有北方舰队(军事训练的舰队,库尔斯克号就位于北方舰队之中),至少还有2艘北约潜艇在监视俄罗斯的演习。接着,俄罗斯海军公开了一张美国潜艇孟斐斯号的卫星照片,它正停在挪威的军港内,拍摄时间是库尔斯克号沉没后7天。俄罗斯认为,照片足以证明这艘美国潜艇曾经受创。在公布的图像资料中,库尔斯克号侧面似乎有一道巨大的切口。他们坚称那就是碰撞的证据,罪魁祸首不是孟斐斯号就是其他潜艇,也许是英国潜艇。”
论述到这里,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就非常简单粗暴的认为:库尔斯克号先是遭受到了撞击,然后又是鱼雷舱的爆炸,这两次致命的打击彻底摧毁了库尔斯克号。
有关库尔斯克号是否被撞击,本就是俄罗斯的一面之词,美国《国家地理频道》采用这个信息,显然是“牵强附会”的。问题来了:美国《国家地理频道》为何不再继续采用特拉斯科特爵士的那段有关“特殊未知的原因”呢?非得用上一个存有争议的“理由”?因为,特拉斯科特爵士所描述的那个“特殊未知的原因”其实是一宗灵异事件......
特拉斯科特爵士通过调查发现,库尔斯克号发生鱼雷舱爆炸后,仍有部分幸存者被封闭在防水隔舱中,事后证明:这些幸存者在封闭、黑暗的防水隔舱中,等待着救援。可是这些无辜的军人,却因为帝国之间的政治博弈,在等待了18个小时后最终无奈的淹(窒息)死。很多人或许会不理解,为何没人去救援?当库尔斯克号发生爆炸后,俄罗斯方面虽然发出了救援信号,但顾忌美英会在救援的过程中,获取一手的军事情报,所以,拒绝了美英救援。而前文提到过,美英的北约确实在附近海域监视窥探着俄方的军事训练,离出事地点很近,但碍于并没有窥探的大国尊严,也迟迟没有行动,最后是一艘远道而来的荷兰舰艇进行了打捞救援,只可惜......一切为时已晚!
特拉斯科特爵士通过渠道,获得了一份被困却没得到救援的船员的遗书,通过遗书,特拉斯科特爵士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害怕,遗书中是这么描写的:我这舱里只有4名成员,为何爆炸后,能进来这么多人?不......我这里是防水隔舱,是封闭的,这些人不可能进来......他们是什么人?我都不认识......我跟他们打招呼了,可他们却没有理会我,而是在商量着怎么去引爆船舱尾端的炸药库......天啊......不能这样,如果真这样的话,我们会没有救援时间的......遗书的最后是一系列模糊的数字,13、7这两组数字看的最为清晰。这份遗书公开后,很多人都认为是特拉斯科特爵士伪造的......
但艾仕帧教授看了后,很笃定的说道:“这份遗书应该不假,10年前的7月13日(编者按:1990年),美国的第六舰队就在这海域神秘的消失了!不会有人知道这件事的,只有天眼,才能看得到......”(完)
特拉斯科特爵士:英国政府的俄罗斯事务顾问,他和俄罗斯及西方世界的高层都有联系,妻子也是俄罗斯人。当库尔斯克号爆炸事件发生后,他第一时间预言,俄罗斯是不可能将该宗爆炸事件公诸于众的,即便是公诸于众,也只是官面文章。所以事发后,他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参与了库尔斯克号爆炸事件的全称调查,美国的《国家地理频道》有关库尔斯克号的记录报道的素材,就是采用了特拉斯科特爵士的调查内容。事实证明,特拉斯科特爵士的独立调查远比俄罗斯的官方报道更为详实可靠。
加季耶夫:是特拉斯科特爵士在调查库尔斯克号爆炸事件中,认为他是“始作俑者”。之所以有这样的判断,在于加季耶夫来自俄罗斯伊.斯.兰.教地区(编者按:这个问题就不能细说啦,希望大家能明白这是怎么一个情况。如果不能理解,请查阅一下百度。)且他又能自由进出鱼雷舱。在库尔斯克号发生爆炸前夕,加季耶夫就主动提出前往鱼雷舱,做监控鱼雷电池的监控工作。鱼雷舱的工作环境是怎样的呢?怎么来形容呢......举个例子吧,大热天里,你在一狭小不通风的仓库里检验“热得快”是否能制热。鱼雷舱是船员们最不愿意去的一个地方,闷热难当以外,最为关键的是那嘈杂的声音。一般这种在鱼雷舱里做鱼雷电池的监控工作,需要半小时就要换岗,否则不是被闷热中暑,就是噪音呕吐。加季耶夫的主动申请想必让其他船员们暗自窃喜。但殊不知,也正因为如此,鱼雷舱出事故了,库尔斯克号的灾难就是从鱼雷舱开始的......
说到这里,大家想必应该清楚了,特拉斯科特爵士对库尔斯克号爆炸事件的定性为:人为和一些特殊未知的原因。人为显然是由加季耶夫所为。如果这份调查报告仅仅写到这里就结束了,那多多少少有点草率。因为很多人都会有同样一个质疑:作为一艘世界级的舰艇,即便是身中几枚鱼雷都不一定能炸毁,更何况仅仅是在鱼雷舱处引爆呢?至于特殊未知的原因......
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有关“库尔斯克号爆炸事件”的纪录片拍摄到这里,就牵强附会的注明了库尔斯克号在爆炸前已经被美国潜艇孟菲斯号给撞击过了。原文是这么注解的:“俄罗斯海军声称它(库尔斯克号)曾和外国潜艇发生相撞。事发当日的巴伦支海上并非只有北方舰队(军事训练的舰队,库尔斯克号就位于北方舰队之中),至少还有2艘北约潜艇在监视俄罗斯的演习。接着,俄罗斯海军公开了一张美国潜艇孟斐斯号的卫星照片,它正停在挪威的军港内,拍摄时间是库尔斯克号沉没后7天。俄罗斯认为,照片足以证明这艘美国潜艇曾经受创。在公布的图像资料中,库尔斯克号侧面似乎有一道巨大的切口。他们坚称那就是碰撞的证据,罪魁祸首不是孟斐斯号就是其他潜艇,也许是英国潜艇。”
论述到这里,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就非常简单粗暴的认为:库尔斯克号先是遭受到了撞击,然后又是鱼雷舱的爆炸,这两次致命的打击彻底摧毁了库尔斯克号。
有关库尔斯克号是否被撞击,本就是俄罗斯的一面之词,美国《国家地理频道》采用这个信息,显然是“牵强附会”的。问题来了:美国《国家地理频道》为何不再继续采用特拉斯科特爵士的那段有关“特殊未知的原因”呢?非得用上一个存有争议的“理由”?因为,特拉斯科特爵士所描述的那个“特殊未知的原因”其实是一宗灵异事件......
特拉斯科特爵士通过调查发现,库尔斯克号发生鱼雷舱爆炸后,仍有部分幸存者被封闭在防水隔舱中,事后证明:这些幸存者在封闭、黑暗的防水隔舱中,等待着救援。可是这些无辜的军人,却因为帝国之间的政治博弈,在等待了18个小时后最终无奈的淹(窒息)死。很多人或许会不理解,为何没人去救援?当库尔斯克号发生爆炸后,俄罗斯方面虽然发出了救援信号,但顾忌美英会在救援的过程中,获取一手的军事情报,所以,拒绝了美英救援。而前文提到过,美英的北约确实在附近海域监视窥探着俄方的军事训练,离出事地点很近,但碍于并没有窥探的大国尊严,也迟迟没有行动,最后是一艘远道而来的荷兰舰艇进行了打捞救援,只可惜......一切为时已晚!
特拉斯科特爵士通过渠道,获得了一份被困却没得到救援的船员的遗书,通过遗书,特拉斯科特爵士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害怕,遗书中是这么描写的:我这舱里只有4名成员,为何爆炸后,能进来这么多人?不......我这里是防水隔舱,是封闭的,这些人不可能进来......他们是什么人?我都不认识......我跟他们打招呼了,可他们却没有理会我,而是在商量着怎么去引爆船舱尾端的炸药库......天啊......不能这样,如果真这样的话,我们会没有救援时间的......遗书的最后是一系列模糊的数字,13、7这两组数字看的最为清晰。这份遗书公开后,很多人都认为是特拉斯科特爵士伪造的......
但艾仕帧教授看了后,很笃定的说道:“这份遗书应该不假,10年前的7月13日(编者按:1990年),美国的第六舰队就在这海域神秘的消失了!不会有人知道这件事的,只有天眼,才能看得到......”(完)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