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前言
- 2 我的部队 我的塔山
- 3 记忆中最生动的一堂课
- 4 想念你,退伍的老班长
- 5 难忘指导员的一份情
- 6 祝你走向成熟
- 7 竹影扫阶尘不动
- 8 付出是成功的过程
- 9 以人为镜 可以知得失
- 10 朋友之谊
- 11 思想骨干要四思
- 12 把“狗理论”往小了说
- 13 好马要吃回头草
- 14 能者多劳?
- 15 饱暖思进取
- 16 感悟生活
- 17 打开心扉不孤僻
- 18 化隔阂在退伍前
- 19 应以俭素为美
- 20 学会赞赏战友
- 21 “两个苹果”与“一双筷子”
- 22 莫做电视的奴隶
- 23 心诚交得朋友多
- 24 学会“三招”抓落实
- 25 把住管理的“终端点”
- 26 重视做好经常性心理工作
- 27 机关干部要突出“四字”强作风
- 28 思想“发炎”行为就会发烧
- 29 法纪“发困”作风就会发狂
- 30 领导会“发现”单位才会有发展
- 31 下连蹲点不领“盛情”
- 32 沧海横流更显英雄本色
- 33 “双簧”主任
- 34 创造才是美丽的
- 35 退伍兵阿牛的心事
- 36 “这一仗,我们败了!”
- 37 英 雄 团 队 的 “科 技 星 ”
- 38 善 带 兵 的 好 班 长
- 39 导弹“神射手”脱靶之后
- 40 官 兵 同 心 举 大 旗
- 41 黄玖玖的“小九九”
- 42 “春风”暖化战友心
- 43 解决涉法问题 稳定官兵思想
- 44 为“打赢文化”呐喊助威
- 45 新兵心中的李向群
- 46 连队图书室:官兵读书成才的宝库
- 47 向健康要战斗力
- 48 阵地上有了“阵地文化”
- 49 要干就干好
- 50 再立新功狂涛前
- 51 “破例”主任的故事
- 52 好兵违纪之后
- 53 加强内部团结 密切官兵关系
- 54 为人师表为人兄
- 55 英雄就在我们身边
- 56 指导员真像亲哥哥
- 57 一名士官和他的8个“弟弟妹妹
- 58 当好廉内助 守好廉政门
- 59 后 记
隐藏
显示工具栏
我的部队 我的塔山
我的部队 我的塔山
我所在部队诞生于抗战初期,前身是1937年12月山东文登天福山起义部队。抗日战争初期,首战雷神庙,打响胶东抗战第一枪。解放战争时期,在新开岭战役中,与兄弟部队一起首创东北战场全歼蒋军一个主力师的记录。在著名的塔山阻击战中,涌现出“塔山英雄团”、“白台山英雄团”等英雄团队,铸就了“服从大局,严守纪律,勇于牺牲,敢打必胜”的塔山精神。
●塔山阻击战背景
东北人民解放军经过艰苦的转战,到1948年夏秋,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东北战局。东北97%的土地面积和86%的人口已获解放,东北解放区工农业生产发展。东北人民解放军总兵力已发展到100余万人,装备改善,士气高涨。而东北国民党军由于连连受挫,损兵折将,55万余人被分割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互不相连的地区。长春、沈阳的陆上补给线全被截断。军心动摇,士气低落。力量对比,东北人民解放军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超过了国民党军,已经有实力争取一战而消灭全部敌军,解放全东北。
面对东北非常不利的形势,******很焦虑。为了保存力量,曾考虑放弃长春、沈阳、打通铁路交通线,把沈阳主力转移到锦州,伺机转用于华北、华东战场;但是又顾虑放弃东北,将会在政治上、军事上产生严重后果,因而,是撤是守举棋不定。在******对东北抉择犹豫不决的时候,******从有利于全国战局的发展,有利于东北早日解放着眼,做出了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北宁路,把作战重心放在锦州,而置长春、沈阳两地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由沈阳来援之敌的战略决策。并号召东北人民解放军,要树立打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决心,即在沈阳敌军全军来援时敢于同他作战,将其就地歼灭。
●塔山地势
塔山位于锦西与锦州之间,是个只有百十户人家的小村子。这里东临锦州湾,西接白台山,山与海之间最狭窄的一段,仅有十二公里宽。北宁铁路从村子的东侧穿过,山海关至沈阳的公路与铁路并行。村南有条干涸的河滩,架有一座铁路桥。村子周边地势平坦低洼,村西通向高桥的地方,是一片宽约八千多米的开阔地,散布着一些高差不大的小丘陵;东边靠着锦州湾的山包就是打渔山岛,涨潮的时候是岛,退潮的时候是和海岸连成一片的滩涂。从海边往西,地势逐渐抬高,西面的白台山高两百米,是唯一的防御制高点。塔山不是山。距锦州15公里,距锦西4公里,离葫芦岛不过5公里。周围是平缓的起伏坡地,东临渤海,西靠虹螺岘山和白台山。塔山是锦西至锦州的必经之道,是国民党军西进兵团驰援锦州的必经之路,也是东北我军堵住国民党援军的必争之地。
●战斗过程
敌军当时从锦西、葫芦岛方向驰援锦州的是国民党九十二军二十一师、六十二军、三十九军两个师、五十四军和暂编六十二师、独立九十五师,共11个师。也就是说,东北我军以8个师阻援,而国民党军是以11个师进攻。我军8个师顶住敌军11个师的进攻,战斗异常激烈,敌我两军在塔山进行了生与死的搏斗。国民党军陆军进攻时,海军的炮击、空军的轰炸,严重地摧毁着我军塔山阵地。诚如惠德安所描述的:“从葫芦岛北山上向塔山遥望,但见海空火力集中轰击,真是地动山摇,霎时间塔山成了一片火海,硝烟直冲云霄,凝结成一团巨大的乌云。”在这样的疯狂攻势下,在那个狭小的局部战场上,每分每秒都经受着生死考验的我军,无法设想国共两军在东北地区的交战将由此演变成何等规模。他们仅仅知道:这是一场血拼,为了达到作战目的,必须不惜代价。
战斗从1948年10月10日开始,至10月15日结束,共进行了六天六夜,歼灭国民党军计6549人。我军塔山英雄团,创造了战史上伟大的奇迹,打得国民党看着塔山的红旗失魂丧胆败下阵去。塔山阻击战的胜利,为东北野战军主力攻克锦州赢得了宝贵时间。
●塔山精神
烈士已长眠,英雄已云散,时间已将一切淡化,但历史没有忘记,新一代塔山军人更不会忘记。在塔山阻击战六天六夜血与火的考验中,前辈们前赴后继,用生命和鲜血,用忠贞和热诚,创造了无数可歌可泣、惊天动地的英雄业绩,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形成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定不移跟党走的崇高信念;一切行动听指挥,严明似铁的组织纪律性;敢打硬仗恶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顽强战斗作风;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勇往直前、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等优良传统,概括起来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勇于牺牲、敢打必胜”的16字塔山精神,它是无数先辈们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用生命和鲜血铸成的革命精神,也是老红军传统、老八路作风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具体体现。
顾全大局是一种境界,严守纪律是一种作风,勇于牺牲是一种品格,敢打必胜是一种信念。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塔山精神得以代代相传、发扬光大,形成了“创业、创新、务实、扎实”的新时期塔山精神,它完全体现了时代精神,符合社会进步和时代的需要,符合部队建设的客观规律。新时期塔山传人,着眼有效履行新使命,紧紧抓住换装转型历史机遇,扎实搞建设,科学求发展,创新谋打赢,官兵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信念更加坚定,核心军事能力不断提升,正规化管理不断进步,后装保障效益不断
提高,形成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纲要》为依据,点面互动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塔山精神的代代传承,一定能使塔山战旗名垂青史,永放光芒。
●塔山阻击战背景
东北人民解放军经过艰苦的转战,到1948年夏秋,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东北战局。东北97%的土地面积和86%的人口已获解放,东北解放区工农业生产发展。东北人民解放军总兵力已发展到100余万人,装备改善,士气高涨。而东北国民党军由于连连受挫,损兵折将,55万余人被分割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互不相连的地区。长春、沈阳的陆上补给线全被截断。军心动摇,士气低落。力量对比,东北人民解放军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超过了国民党军,已经有实力争取一战而消灭全部敌军,解放全东北。
面对东北非常不利的形势,******很焦虑。为了保存力量,曾考虑放弃长春、沈阳、打通铁路交通线,把沈阳主力转移到锦州,伺机转用于华北、华东战场;但是又顾虑放弃东北,将会在政治上、军事上产生严重后果,因而,是撤是守举棋不定。在******对东北抉择犹豫不决的时候,******从有利于全国战局的发展,有利于东北早日解放着眼,做出了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北宁路,把作战重心放在锦州,而置长春、沈阳两地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由沈阳来援之敌的战略决策。并号召东北人民解放军,要树立打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决心,即在沈阳敌军全军来援时敢于同他作战,将其就地歼灭。
●塔山地势
塔山位于锦西与锦州之间,是个只有百十户人家的小村子。这里东临锦州湾,西接白台山,山与海之间最狭窄的一段,仅有十二公里宽。北宁铁路从村子的东侧穿过,山海关至沈阳的公路与铁路并行。村南有条干涸的河滩,架有一座铁路桥。村子周边地势平坦低洼,村西通向高桥的地方,是一片宽约八千多米的开阔地,散布着一些高差不大的小丘陵;东边靠着锦州湾的山包就是打渔山岛,涨潮的时候是岛,退潮的时候是和海岸连成一片的滩涂。从海边往西,地势逐渐抬高,西面的白台山高两百米,是唯一的防御制高点。塔山不是山。距锦州15公里,距锦西4公里,离葫芦岛不过5公里。周围是平缓的起伏坡地,东临渤海,西靠虹螺岘山和白台山。塔山是锦西至锦州的必经之道,是国民党军西进兵团驰援锦州的必经之路,也是东北我军堵住国民党援军的必争之地。
●战斗过程
敌军当时从锦西、葫芦岛方向驰援锦州的是国民党九十二军二十一师、六十二军、三十九军两个师、五十四军和暂编六十二师、独立九十五师,共11个师。也就是说,东北我军以8个师阻援,而国民党军是以11个师进攻。我军8个师顶住敌军11个师的进攻,战斗异常激烈,敌我两军在塔山进行了生与死的搏斗。国民党军陆军进攻时,海军的炮击、空军的轰炸,严重地摧毁着我军塔山阵地。诚如惠德安所描述的:“从葫芦岛北山上向塔山遥望,但见海空火力集中轰击,真是地动山摇,霎时间塔山成了一片火海,硝烟直冲云霄,凝结成一团巨大的乌云。”在这样的疯狂攻势下,在那个狭小的局部战场上,每分每秒都经受着生死考验的我军,无法设想国共两军在东北地区的交战将由此演变成何等规模。他们仅仅知道:这是一场血拼,为了达到作战目的,必须不惜代价。
战斗从1948年10月10日开始,至10月15日结束,共进行了六天六夜,歼灭国民党军计6549人。我军塔山英雄团,创造了战史上伟大的奇迹,打得国民党看着塔山的红旗失魂丧胆败下阵去。塔山阻击战的胜利,为东北野战军主力攻克锦州赢得了宝贵时间。
●塔山精神
烈士已长眠,英雄已云散,时间已将一切淡化,但历史没有忘记,新一代塔山军人更不会忘记。在塔山阻击战六天六夜血与火的考验中,前辈们前赴后继,用生命和鲜血,用忠贞和热诚,创造了无数可歌可泣、惊天动地的英雄业绩,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形成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定不移跟党走的崇高信念;一切行动听指挥,严明似铁的组织纪律性;敢打硬仗恶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顽强战斗作风;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勇往直前、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等优良传统,概括起来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勇于牺牲、敢打必胜”的16字塔山精神,它是无数先辈们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用生命和鲜血铸成的革命精神,也是老红军传统、老八路作风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具体体现。
顾全大局是一种境界,严守纪律是一种作风,勇于牺牲是一种品格,敢打必胜是一种信念。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塔山精神得以代代相传、发扬光大,形成了“创业、创新、务实、扎实”的新时期塔山精神,它完全体现了时代精神,符合社会进步和时代的需要,符合部队建设的客观规律。新时期塔山传人,着眼有效履行新使命,紧紧抓住换装转型历史机遇,扎实搞建设,科学求发展,创新谋打赢,官兵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信念更加坚定,核心军事能力不断提升,正规化管理不断进步,后装保障效益不断
提高,形成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纲要》为依据,点面互动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塔山精神的代代传承,一定能使塔山战旗名垂青史,永放光芒。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