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420 第四百二十一章 天崩地裂(六)
- 421 第四百二十二章 天崩地裂(七)
- 422 第四百二十三章 天崩地裂(八)
- 423 第四百二十四章 天崩地裂(九)
- 424 第四百二十五章 天崩地裂(十)
- 425 第四百二十六章 天崩地裂(十一)
- 426 第四百二十七章 天崩地裂(十二)
- 427 第四百二十八章 天崩地裂(十三)
- 428 第四百二十九章 天崩地裂(完)
- 429 第四百三十章 夫妻闲话
- 430 第四百三十一章 玉米、番薯和土豆
- 431 第四百三十二章 鞑子密使
- 432 第四百三十三章 鞑子的底线
- 433 第四百三十四章 勤王军
- 434 第四百三十五章 联姻
- 435 第四百三十六章 鼎革大计(上)
- 436 第四百三十七章 鼎革大计(中)
- 437 第四百三十八章 鼎革大计(下)
- 438 第四百三十九章 寻金小分队和餐前祈祷
- 439 第四百四十章 陷阱
- 440 第四百四十一章 报信
- 441 第四百四十二章 遍地狼烟
- 442 第四百四十三章 承天门
- 443 第四百四十四章 少女心事
- 444 第四百四十五章 两只拳头
- 445 第四百四十六章 漏网之鱼
- 446 第四百四十七章 戒备森严的高丽行宫
- 447 第四百四十八章 好色的书办
- 448 第四百四十九章 双岛之殇(一)
- 449 第四百五十章 双岛之殇(二)
- 450 第四百五十一章 双岛之殇(三)
- 451 第四百五十二章 双岛之殇(四)
- 452 第四百五十三章 双岛之殇(五)
- 453 第四百五十四章 双岛之殇(六)
- 454 第四百五十五章 双岛之殇(完)
- 455 第四百五十六章 先遣队和童子营
- 456 第四百五十七章 董浩然
- 457 第四百五十八章 楚门弟子
- 458 第四百五十九章 家中规矩
- 459 第四百六十章 进山上香
- 460 四百六十一章 设伏(上)
- 461 第四百六十二章 伏击(中)
- 462 第四百六十三章 伏击(下)
- 463 第四百六十四章 坠落
- 464 第四百六十五章 星主是个大麻烦
- 465 第四百六十六章 关心则乱
- 466 第四百六十七章 你是我的女人
- 467 第四百六十八章 天子之怒
- 468 第四百六十九章 瓜蔓抄
- 469 第四百七十章 娶女王的麻烦
- 470 第四百七十一章 暴风雨中的先遣队
- 471 第四百七十二章 休整完毕
- 472 第四百七十三章 夜行路上
- 473 第四百七十四章 炒面和羊肠袋
- 474 第四百七十五章 城头闹剧
- 475 第四百七十六章 骗门
- 476 第四百七十七章 想要自戕的光海君
- 477 第四百七十八章 援军
- 478 第四百七十九章 救人
- 479 第四百八十章 阻击
- 480 第四百八十一章 临敌变阵
- 481 无标题章节
- 482 第四百八十三章 日渐繁荣的瀛洲城
- 483 第四百八十四章 姐夫?
- 484 第四百八十五章 心底的藤蔓
- 485 第四百八十六章 读书人的愤懑
- 486 第四百八十七章 南宫娘娘
- 487 第四百八十八章 鸽处
- 488 第四百八十九章 推不动的私盐官卖
- 489 第四百九十章 外书房(上)
- 490 第四百九十一章 外书房(下)
- 491 第四百九十二章 教与学(上)
- 492 第四百九十三章 教与学(中)
- 493 第四百九十四章 教与学(下)
- 494 第四百九十五章 抓狂的先知
- 495 第四百九十六章 郑家船队
- 496 第四百九十七章 郑家来求援
- 497 第四百九十八章 误会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四百三十一章 玉米、番薯和土豆
第四百三十一章 玉米、番薯和土豆
山海关,总兵衙门一个偏厅。
丁以默坐在椅子上,小口小口啜着茶;天气虽然大热,可他身上那青绸团花长衫还是穿得一丝不苟,努力保持着淡然自若的表情。
他的脚下墙边一字排开放着三个大大的口袋,手边的茶几上则是两对丝线捆扎的粗瓷坛子;这两对坛子正是楚凡信中所说的那俩新产品了——辣椒酱和豆腐乳。
这些东西是丁以默三天前在天津大沽接收的。
豆腐乳也还罢了,丁以默尝了一下后立刻便意识到这东西必定会风靡大明——独特的口感使得它成为佐餐佳肴,无论是馒头大饼还是大米饭小米粥,只需放上少许豆腐乳,便能使索然无味的一餐变得津津有味。
辣椒酱丁以默就有些拿捏不准了——他第一次品尝便被辣得涕泗横流,连饮了三大瓢冰凉的井水犹自如火中烧;之后丁以默又小心翼翼地尝试了几回,他终于发现这既辣且鲜的酱料的独特之处了,回味绵长不说,且极为开胃,让人光是想想都口舌生津;不过丁以默担心的是,它这味道确实太过霸道,只怕很多人接受不了。
这两样东西都有个最关键的特点,那便是极耐储藏——甭管多热的天儿,放上个三五个月都没问题!
这就解决了运输贩卖所需时间的难题——须知中原大地许多极富特色的吃食,之所以名满天下却难得一见,这其中最大的难题便是不易储藏!
只要能解决了这个难题,再普通的吃食都能占据一席之地,更何况这两道佐餐佳品呢?
“穆夫兄,劳你久候,元化失礼了!”
丁以默正啜着茶呢,只听橐橐靴声中,孙元化爽朗地笑着进来了;他还是那副不修边幅的老样子,花白的胡须上还残留着一颗不知什么时候的米粒。
丁以默却丝毫不敢怠慢——眼前这位楚凡的师兄现今已是从三品的蓟辽总督府参政——他赶紧起身深躬拱手道,“参政大人公务繁忙,犹自拨冗相见,小子愧不敢当!”
“这有什么不敢当的,你是亦仙的姐夫,算起来咱们还是姻亲呢……来!坐!”孙元化手一摊,一屁股坐在了主座上。
二人又客套寒暄了一番,这才进入正题,丁以默把楚凡随货物一道来的楚凡的亲笔信转交给了孙元化,后者随即拆封展读。
丁以默再次端起茶杯,一边喝一边拿眼角偷瞟孙元化,只见后者越看越激动,到最后忍不住一下站了起来,抖着手失声道,“亩产至少五百斤?这……这……简直难以置信!”
说完他瞟了一眼那三个口袋,转向丁以默问道,“穆夫兄,这三个口袋里可是玉米、番薯和那土豆?……快!快让我看看!”
丁以默见他如此失态,却不明所以——因着这信是楚凡写给孙元化的,他当然不会偷看,而这三样东西他也是第一次看到,还是押送来的人告诉他,他才知道什么是什么。
“大人请看,”丁以默从口袋中掏出一个巴掌长的棒状物递到孙元化面前道,“这便是……玉米。”
孙元化接过一看,只见那棒子上稀稀落落长着豌豆大小的白色籽粒,似乎毫不起眼,他不禁有些疑惑,“这东西真能长五百斤?……却不知滋味如何?能果腹否?”
孙元化这第一个问题丁以默没法回答,后两个却是可以的——这只见他又掏出番薯和土豆递到孙元化面前道,“大人钧鉴,这三样以默都已尝过……玉米淡而无味,番薯略甜,这土豆却是极涩……滋味虽一般,果腹却也足够了!”
孙元化细细查看了一番后,激动地在屋里踱起步来,像是对丁以默,又像是自言自语般喃喃道,“据亦仙所言,此三物乃是他费尽力气方从海外觅得,最是高产……他自种了一季,亩产便达五百以上,若能改良其品种,产出当能更多……更兼无需良田,坡地荒地均可耕种……若能广为播种,三年之内天下无饥馑矣!”说到这里他停了下来,低头沉吟道,“亦仙思虑最是细密,若非万全绝不会贸然奉此三物与我……”
沉吟半晌后,他抬头望着丁以默,脸上线条越发柔和了,“穆夫兄,你有一位心怀天下的好妻弟呀!……孙某虽不谙农事,可也知此乃军国大事,丝毫不逊我这红衣大将军炮!”
丁以默听他称赞楚凡,心头也像吃了蜜般甜,赶忙起身代为逊谢,却见孙元化随意摆了摆手,踱道窗边仰望天际。
屋里安静了好一会儿后,才听孙元化沉声道,“当今天下积弊已深,何也?兼并之祸酷烈!富者阡陌相连,贫者无立锥之地,此乃天下大患……东虏,癣疥之疾耳;陕北乱民,方才是腹心之患!……陕北何以乱起?无他,乏食耳!……我这红衣大炮,不过制衡东虏之小技罢了,亦仙这三味药,方是根治天下痼疾的良方!……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英雄,当此危难之时,有你相助,亦仙亦仙,徐门幸甚!大明幸甚!天下幸甚!”
孙元化这话,把丁以默听得目瞪口呆,他万万没想到,楚凡这三口袋看似稀松平常的东西,能得到孙元化这么高的评价,居然是“军国大事”!居然能“根治天下痼疾”!居然“天下幸甚”!——丁以默再怎么历练精明,也不过一介商贾,当然理解不了孙元化他们这些高品官员的心思。
此刻丁以默情不自禁望向茶几上那三样东西,目光中竟流露出一丝敬畏来。
“穆夫兄,兹事体大,孙某还需细细筹划一番,如何用亦仙信中那些耕种的法子在这关内试上一试,方见信于朝廷,”丁以默正想着呢,孙元化却转身对他说道,“且此事事关实学荣誉,孙某也当尽快拟信禀报家师,请他老人家定夺……穆夫兄若无他事,孙某可就要送客了。”
丁以默这一趟送东西是一方面,另外也正有事要请孙元化帮忙;本打算等楚凡这事儿办完了再说的,不曾想孙元化竟是急不可耐,完全不按套路出牌——这不明摆着赶人吗?
不过事已至此,丁以默只得厚着脸皮把自己的事情说了一遍,却让孙元化皱起了眉头。(未完待续。)
丁以默坐在椅子上,小口小口啜着茶;天气虽然大热,可他身上那青绸团花长衫还是穿得一丝不苟,努力保持着淡然自若的表情。
他的脚下墙边一字排开放着三个大大的口袋,手边的茶几上则是两对丝线捆扎的粗瓷坛子;这两对坛子正是楚凡信中所说的那俩新产品了——辣椒酱和豆腐乳。
这些东西是丁以默三天前在天津大沽接收的。
豆腐乳也还罢了,丁以默尝了一下后立刻便意识到这东西必定会风靡大明——独特的口感使得它成为佐餐佳肴,无论是馒头大饼还是大米饭小米粥,只需放上少许豆腐乳,便能使索然无味的一餐变得津津有味。
辣椒酱丁以默就有些拿捏不准了——他第一次品尝便被辣得涕泗横流,连饮了三大瓢冰凉的井水犹自如火中烧;之后丁以默又小心翼翼地尝试了几回,他终于发现这既辣且鲜的酱料的独特之处了,回味绵长不说,且极为开胃,让人光是想想都口舌生津;不过丁以默担心的是,它这味道确实太过霸道,只怕很多人接受不了。
这两样东西都有个最关键的特点,那便是极耐储藏——甭管多热的天儿,放上个三五个月都没问题!
这就解决了运输贩卖所需时间的难题——须知中原大地许多极富特色的吃食,之所以名满天下却难得一见,这其中最大的难题便是不易储藏!
只要能解决了这个难题,再普通的吃食都能占据一席之地,更何况这两道佐餐佳品呢?
“穆夫兄,劳你久候,元化失礼了!”
丁以默正啜着茶呢,只听橐橐靴声中,孙元化爽朗地笑着进来了;他还是那副不修边幅的老样子,花白的胡须上还残留着一颗不知什么时候的米粒。
丁以默却丝毫不敢怠慢——眼前这位楚凡的师兄现今已是从三品的蓟辽总督府参政——他赶紧起身深躬拱手道,“参政大人公务繁忙,犹自拨冗相见,小子愧不敢当!”
“这有什么不敢当的,你是亦仙的姐夫,算起来咱们还是姻亲呢……来!坐!”孙元化手一摊,一屁股坐在了主座上。
二人又客套寒暄了一番,这才进入正题,丁以默把楚凡随货物一道来的楚凡的亲笔信转交给了孙元化,后者随即拆封展读。
丁以默再次端起茶杯,一边喝一边拿眼角偷瞟孙元化,只见后者越看越激动,到最后忍不住一下站了起来,抖着手失声道,“亩产至少五百斤?这……这……简直难以置信!”
说完他瞟了一眼那三个口袋,转向丁以默问道,“穆夫兄,这三个口袋里可是玉米、番薯和那土豆?……快!快让我看看!”
丁以默见他如此失态,却不明所以——因着这信是楚凡写给孙元化的,他当然不会偷看,而这三样东西他也是第一次看到,还是押送来的人告诉他,他才知道什么是什么。
“大人请看,”丁以默从口袋中掏出一个巴掌长的棒状物递到孙元化面前道,“这便是……玉米。”
孙元化接过一看,只见那棒子上稀稀落落长着豌豆大小的白色籽粒,似乎毫不起眼,他不禁有些疑惑,“这东西真能长五百斤?……却不知滋味如何?能果腹否?”
孙元化这第一个问题丁以默没法回答,后两个却是可以的——这只见他又掏出番薯和土豆递到孙元化面前道,“大人钧鉴,这三样以默都已尝过……玉米淡而无味,番薯略甜,这土豆却是极涩……滋味虽一般,果腹却也足够了!”
孙元化细细查看了一番后,激动地在屋里踱起步来,像是对丁以默,又像是自言自语般喃喃道,“据亦仙所言,此三物乃是他费尽力气方从海外觅得,最是高产……他自种了一季,亩产便达五百以上,若能改良其品种,产出当能更多……更兼无需良田,坡地荒地均可耕种……若能广为播种,三年之内天下无饥馑矣!”说到这里他停了下来,低头沉吟道,“亦仙思虑最是细密,若非万全绝不会贸然奉此三物与我……”
沉吟半晌后,他抬头望着丁以默,脸上线条越发柔和了,“穆夫兄,你有一位心怀天下的好妻弟呀!……孙某虽不谙农事,可也知此乃军国大事,丝毫不逊我这红衣大将军炮!”
丁以默听他称赞楚凡,心头也像吃了蜜般甜,赶忙起身代为逊谢,却见孙元化随意摆了摆手,踱道窗边仰望天际。
屋里安静了好一会儿后,才听孙元化沉声道,“当今天下积弊已深,何也?兼并之祸酷烈!富者阡陌相连,贫者无立锥之地,此乃天下大患……东虏,癣疥之疾耳;陕北乱民,方才是腹心之患!……陕北何以乱起?无他,乏食耳!……我这红衣大炮,不过制衡东虏之小技罢了,亦仙这三味药,方是根治天下痼疾的良方!……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英雄,当此危难之时,有你相助,亦仙亦仙,徐门幸甚!大明幸甚!天下幸甚!”
孙元化这话,把丁以默听得目瞪口呆,他万万没想到,楚凡这三口袋看似稀松平常的东西,能得到孙元化这么高的评价,居然是“军国大事”!居然能“根治天下痼疾”!居然“天下幸甚”!——丁以默再怎么历练精明,也不过一介商贾,当然理解不了孙元化他们这些高品官员的心思。
此刻丁以默情不自禁望向茶几上那三样东西,目光中竟流露出一丝敬畏来。
“穆夫兄,兹事体大,孙某还需细细筹划一番,如何用亦仙信中那些耕种的法子在这关内试上一试,方见信于朝廷,”丁以默正想着呢,孙元化却转身对他说道,“且此事事关实学荣誉,孙某也当尽快拟信禀报家师,请他老人家定夺……穆夫兄若无他事,孙某可就要送客了。”
丁以默这一趟送东西是一方面,另外也正有事要请孙元化帮忙;本打算等楚凡这事儿办完了再说的,不曾想孙元化竟是急不可耐,完全不按套路出牌——这不明摆着赶人吗?
不过事已至此,丁以默只得厚着脸皮把自己的事情说了一遍,却让孙元化皱起了眉头。(未完待续。)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