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395 第三百九十六章 大婚(五)
- 396 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婚(六)
- 397 第三百九十八章 大婚(七)
- 398 第三百九十九章 大婚(八)
- 399 第四百章 大婚(九)
- 400 第四百零一章 大婚(完)
- 401 第四百零二章 来啦!
- 402 第四百零三章 生死攸关的消息
- 403 第四百零四章 传位
- 404 第四百零五章 屠杀
- 405 第四百零六章 李什长
- 406 第四百零七章 瀛洲城
- 407 第四百零八章 立威
- 408 第四百零九章 定策
- 409 第四百一十章 收缩
- 410 第一百一十一章 反常(一)
- 411 第四百一十二章 反常(二)
- 412 第四百一十四章 反常(三)
- 413 第四百一十四章 反常(四)
- 414 第四百一十五章 反常(完)
- 415 第四百一十六章 天崩地裂(一)
- 416 第四百一十七章 天崩地裂(二)
- 417 第四百一十八章 天崩地裂(三)
- 418 第四百一十九章 天崩地裂(四)
- 419 第四百二十章 天崩地裂(五)
- 420 第四百二十一章 天崩地裂(六)
- 421 第四百二十二章 天崩地裂(七)
- 422 第四百二十三章 天崩地裂(八)
- 423 第四百二十四章 天崩地裂(九)
- 424 第四百二十五章 天崩地裂(十)
- 425 第四百二十六章 天崩地裂(十一)
- 426 第四百二十七章 天崩地裂(十二)
- 427 第四百二十八章 天崩地裂(十三)
- 428 第四百二十九章 天崩地裂(完)
- 429 第四百三十章 夫妻闲话
- 430 第四百三十一章 玉米、番薯和土豆
- 431 第四百三十二章 鞑子密使
- 432 第四百三十三章 鞑子的底线
- 433 第四百三十四章 勤王军
- 434 第四百三十五章 联姻
- 435 第四百三十六章 鼎革大计(上)
- 436 第四百三十七章 鼎革大计(中)
- 437 第四百三十八章 鼎革大计(下)
- 438 第四百三十九章 寻金小分队和餐前祈祷
- 439 第四百四十章 陷阱
- 440 第四百四十一章 报信
- 441 第四百四十二章 遍地狼烟
- 442 第四百四十三章 承天门
- 443 第四百四十四章 少女心事
- 444 第四百四十五章 两只拳头
- 445 第四百四十六章 漏网之鱼
- 446 第四百四十七章 戒备森严的高丽行宫
- 447 第四百四十八章 好色的书办
- 448 第四百四十九章 双岛之殇(一)
- 449 第四百五十章 双岛之殇(二)
- 450 第四百五十一章 双岛之殇(三)
- 451 第四百五十二章 双岛之殇(四)
- 452 第四百五十三章 双岛之殇(五)
- 453 第四百五十四章 双岛之殇(六)
- 454 第四百五十五章 双岛之殇(完)
- 455 第四百五十六章 先遣队和童子营
- 456 第四百五十七章 董浩然
- 457 第四百五十八章 楚门弟子
- 458 第四百五十九章 家中规矩
- 459 第四百六十章 进山上香
- 460 四百六十一章 设伏(上)
- 461 第四百六十二章 伏击(中)
- 462 第四百六十三章 伏击(下)
- 463 第四百六十四章 坠落
- 464 第四百六十五章 星主是个大麻烦
- 465 第四百六十六章 关心则乱
- 466 第四百六十七章 你是我的女人
- 467 第四百六十八章 天子之怒
- 468 第四百六十九章 瓜蔓抄
- 469 第四百七十章 娶女王的麻烦
- 470 第四百七十一章 暴风雨中的先遣队
- 471 第四百七十二章 休整完毕
- 472 第四百七十三章 夜行路上
- 473 第四百七十四章 炒面和羊肠袋
- 474 第四百七十五章 城头闹剧
- 475 第四百七十六章 骗门
- 476 第四百七十七章 想要自戕的光海君
- 477 第四百七十八章 援军
- 478 第四百七十九章 救人
- 479 第四百八十章 阻击
- 480 第四百八十一章 临敌变阵
- 481 无标题章节
- 482 第四百八十三章 日渐繁荣的瀛洲城
- 483 第四百八十四章 姐夫?
- 484 第四百八十五章 心底的藤蔓
- 485 第四百八十六章 读书人的愤懑
- 486 第四百八十七章 南宫娘娘
- 487 第四百八十八章 鸽处
- 488 第四百八十九章 推不动的私盐官卖
- 489 第四百九十章 外书房(上)
- 490 第四百九十一章 外书房(下)
- 491 第四百九十二章 教与学(上)
- 492 第四百九十三章 教与学(中)
- 493 第四百九十四章 教与学(下)
- 494 第四百九十五章 抓狂的先知
- 495 第四百九十六章 郑家船队
- 496 第四百九十七章 郑家来求援
- 497 第四百九十八章 误会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四百零六章 李什长
第四百零六章 李什长
“小心!回来!”
禾北川东岸的丘陵上,李承焕勒定了马缰,冲着数十步外自己的两名手下大喊道。
“砰!砰砰砰!”
可惜已经晚了,短火铳那特有的沉闷枪声中,他那两名手下已是应声倒下;马蹄声响起,四五个复辽军骑兵从树林中奔了出来,挑衅地望向了李承焕。
“别动!都别动!”李承焕两手一张,阻止了剩下的几名手下想要冲上去的举动,“取弓!上箭!”
见他们严阵以待,那几名骑兵便不再上前,双方隔着五六十步对峙了一炷香的功夫后,他们牵着两匹无人的战马缓缓退入了树林中。
李承焕这才小心翼翼纵马上前,指挥手下收拾尸首,他自己则警惕地望向阴暗的树林,弓箭须臾不敢离手——他太清楚复辽军这些骑兵有多狡猾了,引诱、伏击是他们一贯的风格。
看着两具鲜血淋漓的尸首,李承焕脸色铁青——自打三天前奉命巡哨以来,他的十人队已经死了四个人了,再这么下去的话,要不了多久,他就该变光棍什长了!
柳家覆灭以后,李承焕逃得一条性命,来到了济州城;他一辈子都在行伍中混,除了当兵再不会其他营生,所以一进城便投了济州府尹亲领的守城营;可巧那时守城营为了应对复辽军的威胁也在招人,于是他便再次穿上了号服,成了守城营的一员;由于李承焕骑术精湛、武艺又好,很快便被营指挥使发掘了出来,当上了什长。
三天前,济州城翘首以待等了小半年的征讨大军终于出现了;正如凌明搞到的计划一样,先头部队3000人从济物浦直运济州城,其中便有800骑兵——只是朝鲜王廷的组织能力实在够呛,足足比计划中晚了将近一个月。
虽然晚了一个月,而且海上还不断被复辽军水师袭扰、攻击,但好歹是来啦,这让济州城内自府尹以下所有军民士气大振——一直龟缩在高高城墙后的守城营和镇抚营终于出城巡哨,为登陆中的王廷大军撒开了一个方圆三四十里的警戒幕。
一出城两个营头便挨了当头一棒——禾北川两岸的丘陵沟壑中似乎到处都是复辽军骑兵,不管是哪个方向的巡哨队伍都遭受了攻击,短短三天的时间,两个营头伤亡就达到了近两百人,占全部兵力的三成!
复辽军骑兵的战术极为灵活,最常见的便是伏击——有好几支巡哨队伍都是在相当不利的地形上被人数占优的复辽军骑兵合围,全军覆没。
还有就是诱敌战术。李承焕的四名手下就都是死在这种战术下的——复辽军先是派一名骑兵装作精疲力竭的样子逃跑,等朝鲜人兴高采烈地追上去时,对方埋伏好的骑兵便会突然冒出来截杀。
这样的战术对对手士气的打击是相当大的,李承焕和他的手下驮着两具尸首往回走时,一路上寂静无声,如同霜打了的茄子般垂头丧气。
不同于倍受打击的手下,李承焕沉默不语倒不是因为手下的牺牲,他是在考虑一个更深的问题。
巡哨三天下来,李承焕发现复辽军的骑兵其实并不多,顶天也就是三百人左右,平时都是三五成群的袭扰,所以才会给人漫山遍野的虚假印象。
可他想不通的是,己方的一切行动似乎都在复辽军的眼皮底下——几次伏击都发生在朝鲜骑兵结伴出城或是返城的途中,人数都超过了五十人;换言之,只要朝鲜骑兵一旦汇集起来,复辽军便会在短短时间内把散布的人马集中起来,并在己方的必经之路设伏。
这让李承焕简直匪夷所思——这个时代的通讯手段,根本不足以让一支军队拥有如此迅捷的反应能力,可复辽军却偏偏做到了,难道他们真有千里眼顺风耳吗?
想到这里,李承焕不由得扭转身子朝身后望向了蓝天白云之上,静静地漂浮着的那几个小黑点——他老早就注意到这几个黑点了,却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现在直觉告诉他,复辽军那闪电般的反应速度,很可能和这几个小黑点有关!
回过头来,李承焕眉头皱得更紧了——还在指挥柳家骑兵和复辽军对垒时,他便惊诧于对方犀利的火器和花样层出的战法,如今复辽军不仅有了真正的骑兵,而且反应还如此迅捷,让他不禁为即将到来的大战担忧起来。
“李什长,你们回来啦?”
李承焕正想的入神呢,就听前方有人喊了一声,抬头一看,却是负责守备禾北川渡口的那个百人队的百夫长,正满面笑容地看着自己呢。
李承焕赶紧踢了踢马腹,跑到那百夫长面前后翻身下马拱手道,“百总大人,我等巡哨已毕,特来缴令。”
那百夫长瞄了一眼,看到了马屁股上两具尸首,笑容一下僵了,叹了口气道,“唉!又折损了两个?……这帮天杀的明寇!”
说完后,他伸手安慰般地拍了拍李承焕的肩膀,又笑了起来,“李什长也别太伤怀,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从明天开始,咱们就不用再在这鬼地方巡哨了……征讨大军要接手啦!”
李承焕听到这个消息,不由得暗松了一口气;他身后那六名兄弟却是情不自禁发出一阵欢呼——四个同伴的阵亡让他们对复辽军产生了深深的畏惧,现在听说终于可以回城了,怎能不欣喜若狂。
牵着战马上了渡船后,李承焕远远眺望了一下禾北川下游左岸,那里人声鼎沸,王廷大军的营寨正在兴建;再远一点的河口码头上各种物资堆得像小山一般,码头外的海面上空空荡荡,前几天如云的帆樯已经不见了踪影。
三天时间便完成了3000人和大量粮秣的登陆转运,李承焕心中不由得对这支征讨大军多了几分赞许和期待。
以这个时代朝鲜军队的普遍水平,由船到岸这样的行动最起码得弄个七八天,若是再遇到能力差一点的将领,搞不好就是十天半个月!
一支军队战力如何,在这些细节上就能体现出来,看起来,这支征讨大军实力不俗!
上岸后重新上马的李承焕原先的担忧烟消云散,他觉得在这支征讨大军面前,复辽军必败无疑——无论对方再怎么厉害,终归只有那么点儿人,还能翻上天去?
胯下的马儿似乎也感受到了主人的欣喜,撒开四蹄朝济州城方向飞奔而去,可没跑多远就被李承焕狠狠地勒停了。
马背上的李承焕,不知他看到了什么,脸色铁青的望着前方!(未完待续。)
禾北川东岸的丘陵上,李承焕勒定了马缰,冲着数十步外自己的两名手下大喊道。
“砰!砰砰砰!”
可惜已经晚了,短火铳那特有的沉闷枪声中,他那两名手下已是应声倒下;马蹄声响起,四五个复辽军骑兵从树林中奔了出来,挑衅地望向了李承焕。
“别动!都别动!”李承焕两手一张,阻止了剩下的几名手下想要冲上去的举动,“取弓!上箭!”
见他们严阵以待,那几名骑兵便不再上前,双方隔着五六十步对峙了一炷香的功夫后,他们牵着两匹无人的战马缓缓退入了树林中。
李承焕这才小心翼翼纵马上前,指挥手下收拾尸首,他自己则警惕地望向阴暗的树林,弓箭须臾不敢离手——他太清楚复辽军这些骑兵有多狡猾了,引诱、伏击是他们一贯的风格。
看着两具鲜血淋漓的尸首,李承焕脸色铁青——自打三天前奉命巡哨以来,他的十人队已经死了四个人了,再这么下去的话,要不了多久,他就该变光棍什长了!
柳家覆灭以后,李承焕逃得一条性命,来到了济州城;他一辈子都在行伍中混,除了当兵再不会其他营生,所以一进城便投了济州府尹亲领的守城营;可巧那时守城营为了应对复辽军的威胁也在招人,于是他便再次穿上了号服,成了守城营的一员;由于李承焕骑术精湛、武艺又好,很快便被营指挥使发掘了出来,当上了什长。
三天前,济州城翘首以待等了小半年的征讨大军终于出现了;正如凌明搞到的计划一样,先头部队3000人从济物浦直运济州城,其中便有800骑兵——只是朝鲜王廷的组织能力实在够呛,足足比计划中晚了将近一个月。
虽然晚了一个月,而且海上还不断被复辽军水师袭扰、攻击,但好歹是来啦,这让济州城内自府尹以下所有军民士气大振——一直龟缩在高高城墙后的守城营和镇抚营终于出城巡哨,为登陆中的王廷大军撒开了一个方圆三四十里的警戒幕。
一出城两个营头便挨了当头一棒——禾北川两岸的丘陵沟壑中似乎到处都是复辽军骑兵,不管是哪个方向的巡哨队伍都遭受了攻击,短短三天的时间,两个营头伤亡就达到了近两百人,占全部兵力的三成!
复辽军骑兵的战术极为灵活,最常见的便是伏击——有好几支巡哨队伍都是在相当不利的地形上被人数占优的复辽军骑兵合围,全军覆没。
还有就是诱敌战术。李承焕的四名手下就都是死在这种战术下的——复辽军先是派一名骑兵装作精疲力竭的样子逃跑,等朝鲜人兴高采烈地追上去时,对方埋伏好的骑兵便会突然冒出来截杀。
这样的战术对对手士气的打击是相当大的,李承焕和他的手下驮着两具尸首往回走时,一路上寂静无声,如同霜打了的茄子般垂头丧气。
不同于倍受打击的手下,李承焕沉默不语倒不是因为手下的牺牲,他是在考虑一个更深的问题。
巡哨三天下来,李承焕发现复辽军的骑兵其实并不多,顶天也就是三百人左右,平时都是三五成群的袭扰,所以才会给人漫山遍野的虚假印象。
可他想不通的是,己方的一切行动似乎都在复辽军的眼皮底下——几次伏击都发生在朝鲜骑兵结伴出城或是返城的途中,人数都超过了五十人;换言之,只要朝鲜骑兵一旦汇集起来,复辽军便会在短短时间内把散布的人马集中起来,并在己方的必经之路设伏。
这让李承焕简直匪夷所思——这个时代的通讯手段,根本不足以让一支军队拥有如此迅捷的反应能力,可复辽军却偏偏做到了,难道他们真有千里眼顺风耳吗?
想到这里,李承焕不由得扭转身子朝身后望向了蓝天白云之上,静静地漂浮着的那几个小黑点——他老早就注意到这几个黑点了,却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现在直觉告诉他,复辽军那闪电般的反应速度,很可能和这几个小黑点有关!
回过头来,李承焕眉头皱得更紧了——还在指挥柳家骑兵和复辽军对垒时,他便惊诧于对方犀利的火器和花样层出的战法,如今复辽军不仅有了真正的骑兵,而且反应还如此迅捷,让他不禁为即将到来的大战担忧起来。
“李什长,你们回来啦?”
李承焕正想的入神呢,就听前方有人喊了一声,抬头一看,却是负责守备禾北川渡口的那个百人队的百夫长,正满面笑容地看着自己呢。
李承焕赶紧踢了踢马腹,跑到那百夫长面前后翻身下马拱手道,“百总大人,我等巡哨已毕,特来缴令。”
那百夫长瞄了一眼,看到了马屁股上两具尸首,笑容一下僵了,叹了口气道,“唉!又折损了两个?……这帮天杀的明寇!”
说完后,他伸手安慰般地拍了拍李承焕的肩膀,又笑了起来,“李什长也别太伤怀,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从明天开始,咱们就不用再在这鬼地方巡哨了……征讨大军要接手啦!”
李承焕听到这个消息,不由得暗松了一口气;他身后那六名兄弟却是情不自禁发出一阵欢呼——四个同伴的阵亡让他们对复辽军产生了深深的畏惧,现在听说终于可以回城了,怎能不欣喜若狂。
牵着战马上了渡船后,李承焕远远眺望了一下禾北川下游左岸,那里人声鼎沸,王廷大军的营寨正在兴建;再远一点的河口码头上各种物资堆得像小山一般,码头外的海面上空空荡荡,前几天如云的帆樯已经不见了踪影。
三天时间便完成了3000人和大量粮秣的登陆转运,李承焕心中不由得对这支征讨大军多了几分赞许和期待。
以这个时代朝鲜军队的普遍水平,由船到岸这样的行动最起码得弄个七八天,若是再遇到能力差一点的将领,搞不好就是十天半个月!
一支军队战力如何,在这些细节上就能体现出来,看起来,这支征讨大军实力不俗!
上岸后重新上马的李承焕原先的担忧烟消云散,他觉得在这支征讨大军面前,复辽军必败无疑——无论对方再怎么厉害,终归只有那么点儿人,还能翻上天去?
胯下的马儿似乎也感受到了主人的欣喜,撒开四蹄朝济州城方向飞奔而去,可没跑多远就被李承焕狠狠地勒停了。
马背上的李承焕,不知他看到了什么,脸色铁青的望着前方!(未完待续。)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