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354 第三百五十五章 巡视(中)
- 355 第三百五十六章 巡视(下)
- 356 第三百五十七章 凯旋
- 357 第三百五十八章 特情司内务处
- 358 第三百五十九章 军议(一)
- 359 第三百六十章 军议(二)
- 360 第三百六十一章 军议(三)
- 361 第三百六十二章 军议(四)
- 362 第三百六十三章 军议(五)
- 363 第三百六十四章 军议(六)
- 364 第三百六十五章 军议(完)
- 365 第三百六十六章 逃生
- 366 第三百六十七章 新仇旧恨
- 367 第三百六十八章 出征
- 368 第三百六十九章 瞭望
- 369 第三百七十章 老海盗范奥斯特
- 370 第三百七十一章 千里镜中的小黑点
- 371 第三百七十二章 料敌先机(一)
- 372 第三百七十三章 料敌先机(二)
- 373 第三百七十四章 料敌先机(三)
- 374 第三百七十五章 料敌先机(四)
- 375 第三百七十六章 料敌先机(五)
- 376 第三百七十七章 料敌先机(六)
- 377 第三百七十八章 料敌先机(七)
- 378 第三百七十九章 料敌先机(完)
- 379 第三百八十章 追击
- 380 第三百八十一章 鹿儿岛
- 381 第三百八十二章 替罪羊(上)
- 382 第三百八十三章 替罪羊(中)
- 383 第三百八十四章 替罪羊(下)
- 384 第三百八十五章 关于金矿的思考
- 385 第三百八十六章 圣战营
- 386 第三百八十七章 关于裹挟的战略课(上)
- 387 第三百八十八章 关于裹挟的战略课(中)
- 388 第三百八十九章 关于裹挟的战略课(下)
- 389 第三百九十章 郑芝龙
- 390 第三百九十一章 志向
- 391 第三百九十二章 大婚(一)
- 392 第三百九十三章 大婚(二)
- 393 第三百九十四章 大婚(三)
- 394 第三百九十五章 大婚(四)
- 395 第三百九十六章 大婚(五)
- 396 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婚(六)
- 397 第三百九十八章 大婚(七)
- 398 第三百九十九章 大婚(八)
- 399 第四百章 大婚(九)
- 400 第四百零一章 大婚(完)
- 401 第四百零二章 来啦!
- 402 第四百零三章 生死攸关的消息
- 403 第四百零四章 传位
- 404 第四百零五章 屠杀
- 405 第四百零六章 李什长
- 406 第四百零七章 瀛洲城
- 407 第四百零八章 立威
- 408 第四百零九章 定策
- 409 第四百一十章 收缩
- 410 第一百一十一章 反常(一)
- 411 第四百一十二章 反常(二)
- 412 第四百一十四章 反常(三)
- 413 第四百一十四章 反常(四)
- 414 第四百一十五章 反常(完)
- 415 第四百一十六章 天崩地裂(一)
- 416 第四百一十七章 天崩地裂(二)
- 417 第四百一十八章 天崩地裂(三)
- 418 第四百一十九章 天崩地裂(四)
- 419 第四百二十章 天崩地裂(五)
- 420 第四百二十一章 天崩地裂(六)
- 421 第四百二十二章 天崩地裂(七)
- 422 第四百二十三章 天崩地裂(八)
- 423 第四百二十四章 天崩地裂(九)
- 424 第四百二十五章 天崩地裂(十)
- 425 第四百二十六章 天崩地裂(十一)
- 426 第四百二十七章 天崩地裂(十二)
- 427 第四百二十八章 天崩地裂(十三)
- 428 第四百二十九章 天崩地裂(完)
- 429 第四百三十章 夫妻闲话
- 430 第四百三十一章 玉米、番薯和土豆
- 431 第四百三十二章 鞑子密使
- 432 第四百三十三章 鞑子的底线
- 433 第四百三十四章 勤王军
- 434 第四百三十五章 联姻
- 435 第四百三十六章 鼎革大计(上)
- 436 第四百三十七章 鼎革大计(中)
- 437 第四百三十八章 鼎革大计(下)
- 438 第四百三十九章 寻金小分队和餐前祈祷
- 439 第四百四十章 陷阱
- 440 第四百四十一章 报信
- 441 第四百四十二章 遍地狼烟
- 442 第四百四十三章 承天门
- 443 第四百四十四章 少女心事
- 444 第四百四十五章 两只拳头
- 445 第四百四十六章 漏网之鱼
- 446 第四百四十七章 戒备森严的高丽行宫
- 447 第四百四十八章 好色的书办
- 448 第四百四十九章 双岛之殇(一)
- 449 第四百五十章 双岛之殇(二)
- 450 第四百五十一章 双岛之殇(三)
- 451 第四百五十二章 双岛之殇(四)
- 452 第四百五十三章 双岛之殇(五)
- 453 第四百五十四章 双岛之殇(六)
- 454 第四百五十五章 双岛之殇(完)
- 455 第四百五十六章 先遣队和童子营
- 456 第四百五十七章 董浩然
- 457 第四百五十八章 楚门弟子
- 458 第四百五十九章 家中规矩
- 459 第四百六十章 进山上香
- 460 四百六十一章 设伏(上)
- 461 第四百六十二章 伏击(中)
- 462 第四百六十三章 伏击(下)
- 463 第四百六十四章 坠落
- 464 第四百六十五章 星主是个大麻烦
- 465 第四百六十六章 关心则乱
- 466 第四百六十七章 你是我的女人
- 467 第四百六十八章 天子之怒
- 468 第四百六十九章 瓜蔓抄
- 469 第四百七十章 娶女王的麻烦
- 470 第四百七十一章 暴风雨中的先遣队
- 471 第四百七十二章 休整完毕
- 472 第四百七十三章 夜行路上
- 473 第四百七十四章 炒面和羊肠袋
- 474 第四百七十五章 城头闹剧
- 475 第四百七十六章 骗门
- 476 第四百七十七章 想要自戕的光海君
- 477 第四百七十八章 援军
- 478 第四百七十九章 救人
- 479 第四百八十章 阻击
- 480 第四百八十一章 临敌变阵
- 481 无标题章节
- 482 第四百八十三章 日渐繁荣的瀛洲城
- 483 第四百八十四章 姐夫?
- 484 第四百八十五章 心底的藤蔓
- 485 第四百八十六章 读书人的愤懑
- 486 第四百八十七章 南宫娘娘
- 487 第四百八十八章 鸽处
- 488 第四百八十九章 推不动的私盐官卖
- 489 第四百九十章 外书房(上)
- 490 第四百九十一章 外书房(下)
- 491 第四百九十二章 教与学(上)
- 492 第四百九十三章 教与学(中)
- 493 第四百九十四章 教与学(下)
- 494 第四百九十五章 抓狂的先知
- 495 第四百九十六章 郑家船队
- 496 第四百九十七章 郑家来求援
- 497 第四百九十八章 误会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三百六十五章 军议(完)
第三百六十五章 军议(完)
PS. 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起点』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起点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李敏镐顶盔贯甲,坐在马背上腰板挺得笔直,若不是颌下那几缕花白的胡须,都让人没法相信他已是53岁的老将了。
他是釜山人氏,尚未成年便遭遇壬辰倭乱,全家仓皇北逃;等到光海君李珲通告勤王时,时年17岁的李敏镐投笔从戎,成为了勤王义军的一员;从万历二十年一路打到万历二十六年,他也从普通一卒升任世子翊卫司左卫率;光海君即位后,更因功升至从二品的禁卫营大将;李倧发动宫廷政变后,李敏镐这位光海君的心腹将领自然要被清洗,当年便被流放到了济州岛。
李敏镐是在与日军的战斗中一步一个脚印升起来的,若论实战经验,济州岛上众多被流放的武将没一个能赶上他,所以楚凡这次踏勘战场,便一直把他带着身边。
那天李、杨二人同楚凡谈过之后,军议又进行了两天,最终确定了“修复元行宫、解救汉奴、扩编复辽军、全力备战”的总方针;之后楚凡下达了一系列命令,包括指派陈尚仁全面负责元行宫修复、指派宋献策抽调复辽军老兵负责山*东群盗的整编和操练、指派朱良臣负责以团练营为主山*东群盗为辅的解救汉奴行动、指派李国助前往广鹿岛接洽铁矿开采事宜、指派杨天生负责招募新兵等等,整个牛岛乃至大半个济州岛一下子便像被扰动的蚁巢般忙碌了起来。
军议之后,楚凡并没有闲下来,而是带着刘仲文和李敏镐在骑兵营一连保护下开始探勘地形,为几个月后的大战做准备。
他们从水山大宅出发,几天时间里走遍了济州岛中东部的山山水水,终于在今天抵达了北面的济州城下。
此刻,楚凡和刘仲文一红一白两匹马立在济州城东南一座不知名的小山包上,山脚下骑兵们的警戒幕远远地撒出一里多地远,惹得城池上不时放响铳炮。阵阵青烟升腾而起,立刻被呼啸的北风吹得无影无踪。
济州城比元行宫还要略小一些,方方正正是个标准的正方形;出北门往东北方向大约3里地,便是济州城的码头了;码头东面约2里地。一条名叫禾北川的小河从南至北流入大海。
“李老将军,你若是泉智男,登陆之后会如何布置?”楚凡盯着济州城看了好一会儿后,扭头问身后的李敏镐道——他对这帮流官还是相当客气的。
“承蒙公子垂问,敏镐自当知无不言。”李敏镐举着马鞭指向禾北川道,“我若统兵,当在此河西岸结一大寨,以为基础,”又指了指脚下道,“复于此地结一小寨,将骑兵屯于此处,如此两寨一城便成犄角之势,可攻可守、进退自如!”
楚凡随着他的指示看了看,心中盘算着如何进攻这样的防御体系——从东面进攻显然不可取。禾北川水面很宽阔,敌前渡河绝不可取;而从西面进攻首先要绕一个大圈子不说,更要面对的便是济州城那高高的城墙,而小寨中的骑兵很容易便能截断复辽军的补给线,这个方向显然也不可能;最后就只能从南面进攻了。
从南面进攻就意味着复辽军先要通过汉拿山东麓、也就是金泳太当初走过的那条山道,到汉拿山北麓扎营,继而穿过高低起伏的丘陵地带,向小寨发起攻击,最终很可能就在这小山包的南面决战。
“贵军小而强,叛军大而弱。此地地形又如此复杂,稍有差池,便有覆军之祸,是故主动进攻绝非良策。”李敏镐像是看懂了楚凡的想法似的,开口劝道,“以我愚见,不如坐守元行宫,引泉智南南下,便可于途中设伏击之……只是泉智南此人。我亦久闻其名,用兵最是谨慎沉稳,想要伏击他恐非易事……不过即便设伏不成,贵军亦可凭坚城与叛军相峙……彼时叛军粮道百余里,泉智南即便再谨慎,也难以遮护得周全,如此我团练营便可伺机而动,择其薄弱处击之……粮道一断,叛军自当阵脚大乱,贵军便可出元行宫掩击之……败势既成,贵军追亡逐北,济州城当可一鼓而下矣!”
毕竟是身经百战的老将,这番谋划看似平淡无奇,却恰恰是用兵的正道,再加上李敏镐对泉智南沉稳谨慎的评语与凌明带回来的情报暗合,最终让楚凡对未来这场大战有了个大概的脉络——他已经放弃了主动出击,打对方一个立足未稳的想法,转而倾向于在元行宫城下与朝鲜大军决战了。
探看了一番后,一行人顺着泉智南最可能的行军路线朝元行宫进发——却不是走汉拿山东麓那条山道,而是从禾北川向东,沿着海岸平行线前行至一个叫咸德里的小村再折而向南,最后抵达了位于元行宫西面偏北六里之外的月朗峰下。
刚走到这里,李敏镐便连连点头赞叹道,“此处地理极佳,我若是泉智南,必选此处为大营所在!”
这大军安营扎寨的本领,别说楚凡,就连熟读兵书的刘仲文都只有个模糊的概念,现在听到李敏镐这么说,两人趁机请教起来。
李敏镐倒也不藏私,详详细细把为何会选这里安营的道理说了一遍,让他俩恍然大悟。
原来这地方北面便是一座长满松柏的月朗峰,既可提供营木和薪柴,又可作为北面的屏障;而山脚下西边则是个不大不小的湖泊,不仅解决了大军饮水的问题,更让复辽军无法从西边偷袭;南边虽然看上去一马平川,却有一道时断时续的深沟,掩盖在稀疏的灌木丛中,对骑兵纵横驰骋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只需放上少许巡哨便能很好的警戒;唯有东面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一直延伸到元行宫的西门外,正是绝好的决战之地。
听完李敏镐的介绍,楚凡犹自不放心,又带着老将方圆十多里内来来回回跑了几趟,直到最后李敏镐一再表示“泉智南不来则罢,来则必选此地扎营”方才作罢。
楚凡这才心满意足地带着众人朝水山大宅而去,进门时他笑容满面,心中一个大胆而出奇的计划已经渐渐成型了。
【马上就要515了,希望继续能冲击515红包榜,到5月15日当天红包雨能回馈读者外加宣传作品。一块也是爱,肯定好好更!】(未完待续。)
李敏镐顶盔贯甲,坐在马背上腰板挺得笔直,若不是颌下那几缕花白的胡须,都让人没法相信他已是53岁的老将了。
他是釜山人氏,尚未成年便遭遇壬辰倭乱,全家仓皇北逃;等到光海君李珲通告勤王时,时年17岁的李敏镐投笔从戎,成为了勤王义军的一员;从万历二十年一路打到万历二十六年,他也从普通一卒升任世子翊卫司左卫率;光海君即位后,更因功升至从二品的禁卫营大将;李倧发动宫廷政变后,李敏镐这位光海君的心腹将领自然要被清洗,当年便被流放到了济州岛。
李敏镐是在与日军的战斗中一步一个脚印升起来的,若论实战经验,济州岛上众多被流放的武将没一个能赶上他,所以楚凡这次踏勘战场,便一直把他带着身边。
那天李、杨二人同楚凡谈过之后,军议又进行了两天,最终确定了“修复元行宫、解救汉奴、扩编复辽军、全力备战”的总方针;之后楚凡下达了一系列命令,包括指派陈尚仁全面负责元行宫修复、指派宋献策抽调复辽军老兵负责山*东群盗的整编和操练、指派朱良臣负责以团练营为主山*东群盗为辅的解救汉奴行动、指派李国助前往广鹿岛接洽铁矿开采事宜、指派杨天生负责招募新兵等等,整个牛岛乃至大半个济州岛一下子便像被扰动的蚁巢般忙碌了起来。
军议之后,楚凡并没有闲下来,而是带着刘仲文和李敏镐在骑兵营一连保护下开始探勘地形,为几个月后的大战做准备。
他们从水山大宅出发,几天时间里走遍了济州岛中东部的山山水水,终于在今天抵达了北面的济州城下。
此刻,楚凡和刘仲文一红一白两匹马立在济州城东南一座不知名的小山包上,山脚下骑兵们的警戒幕远远地撒出一里多地远,惹得城池上不时放响铳炮。阵阵青烟升腾而起,立刻被呼啸的北风吹得无影无踪。
济州城比元行宫还要略小一些,方方正正是个标准的正方形;出北门往东北方向大约3里地,便是济州城的码头了;码头东面约2里地。一条名叫禾北川的小河从南至北流入大海。
“李老将军,你若是泉智男,登陆之后会如何布置?”楚凡盯着济州城看了好一会儿后,扭头问身后的李敏镐道——他对这帮流官还是相当客气的。
“承蒙公子垂问,敏镐自当知无不言。”李敏镐举着马鞭指向禾北川道,“我若统兵,当在此河西岸结一大寨,以为基础,”又指了指脚下道,“复于此地结一小寨,将骑兵屯于此处,如此两寨一城便成犄角之势,可攻可守、进退自如!”
楚凡随着他的指示看了看,心中盘算着如何进攻这样的防御体系——从东面进攻显然不可取。禾北川水面很宽阔,敌前渡河绝不可取;而从西面进攻首先要绕一个大圈子不说,更要面对的便是济州城那高高的城墙,而小寨中的骑兵很容易便能截断复辽军的补给线,这个方向显然也不可能;最后就只能从南面进攻了。
从南面进攻就意味着复辽军先要通过汉拿山东麓、也就是金泳太当初走过的那条山道,到汉拿山北麓扎营,继而穿过高低起伏的丘陵地带,向小寨发起攻击,最终很可能就在这小山包的南面决战。
“贵军小而强,叛军大而弱。此地地形又如此复杂,稍有差池,便有覆军之祸,是故主动进攻绝非良策。”李敏镐像是看懂了楚凡的想法似的,开口劝道,“以我愚见,不如坐守元行宫,引泉智南南下,便可于途中设伏击之……只是泉智南此人。我亦久闻其名,用兵最是谨慎沉稳,想要伏击他恐非易事……不过即便设伏不成,贵军亦可凭坚城与叛军相峙……彼时叛军粮道百余里,泉智南即便再谨慎,也难以遮护得周全,如此我团练营便可伺机而动,择其薄弱处击之……粮道一断,叛军自当阵脚大乱,贵军便可出元行宫掩击之……败势既成,贵军追亡逐北,济州城当可一鼓而下矣!”
毕竟是身经百战的老将,这番谋划看似平淡无奇,却恰恰是用兵的正道,再加上李敏镐对泉智南沉稳谨慎的评语与凌明带回来的情报暗合,最终让楚凡对未来这场大战有了个大概的脉络——他已经放弃了主动出击,打对方一个立足未稳的想法,转而倾向于在元行宫城下与朝鲜大军决战了。
探看了一番后,一行人顺着泉智南最可能的行军路线朝元行宫进发——却不是走汉拿山东麓那条山道,而是从禾北川向东,沿着海岸平行线前行至一个叫咸德里的小村再折而向南,最后抵达了位于元行宫西面偏北六里之外的月朗峰下。
刚走到这里,李敏镐便连连点头赞叹道,“此处地理极佳,我若是泉智南,必选此处为大营所在!”
这大军安营扎寨的本领,别说楚凡,就连熟读兵书的刘仲文都只有个模糊的概念,现在听到李敏镐这么说,两人趁机请教起来。
李敏镐倒也不藏私,详详细细把为何会选这里安营的道理说了一遍,让他俩恍然大悟。
原来这地方北面便是一座长满松柏的月朗峰,既可提供营木和薪柴,又可作为北面的屏障;而山脚下西边则是个不大不小的湖泊,不仅解决了大军饮水的问题,更让复辽军无法从西边偷袭;南边虽然看上去一马平川,却有一道时断时续的深沟,掩盖在稀疏的灌木丛中,对骑兵纵横驰骋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只需放上少许巡哨便能很好的警戒;唯有东面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一直延伸到元行宫的西门外,正是绝好的决战之地。
听完李敏镐的介绍,楚凡犹自不放心,又带着老将方圆十多里内来来回回跑了几趟,直到最后李敏镐一再表示“泉智南不来则罢,来则必选此地扎营”方才作罢。
楚凡这才心满意足地带着众人朝水山大宅而去,进门时他笑容满面,心中一个大胆而出奇的计划已经渐渐成型了。
【马上就要515了,希望继续能冲击515红包榜,到5月15日当天红包雨能回馈读者外加宣传作品。一块也是爱,肯定好好更!】(未完待续。)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