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2 第十二章 能不能来得及
- 13 第十三章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 14 第十四章 郑家的上上下下
- 15 第十五章 由读册到《孙子兵法》最后得到的启发
- 16 第十六章 我教你读书
- 17 第十七章 想法是好的
- 18 第十八章 死人了
- 19 第十九章 迎来巨变
- 20 第二十章 丧礼前后
- 21 第二十一章 心中微暖
- 22 第二十二章 准备干活
- 23 第二十三章 太神秘了
- 24 5第二十四章 承诺
- 25 第二十五章 卖东西
- 26 第二十六章 翡翠貔貅
- 27 第二十七章 抓小偷
- 28 第二十八章 回家
- 29 第二十九章 大丰收
- 30 第三十章 起码也比完全没有好
- 31 第三十一章 夫君被人糟蹋了?
- 32 第三十二章 光天化日
- 33 第三十三章 解决手尾
- 34 第三十四章 凤凰涅槃
- 35 第三十五章 高挑秀雅
- 36 第三十六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 37 第三十七章 是不是搞错了
- 38 第三十八章 受之不起
- 39 第三十九章 还是忘了吧
- 40 第四十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41 第四十一章 荣升上士
- 42 第四十二章 夫君,你是什么人
- 43 第四十三章 蔡仲来访
- 44 第四十四章 能够做到的最多
- 45 第四十五章 秦子智历史讲堂开课了
- 46 第四十六章 月亮也不过是一个球而已
- 47 第四十七章 缫车
- 48 第四十八章 赐朋二十
- 49 第四十九章 大周吃枣药丸
- 50 第五十章 要走
- 51 第五十一章 前后脚
- 52 第五十二章 吏户礼兵刑工
- 53 第五十三章 一起去打猎吧
- 54 第五十四章 气定神闲
- 55 第五十五章 赌约
- 56 第五十六章 就问你服不服
- 57 第五十七章 干得漂亮
- 58 第五十八章 教不了你
- 59 第五十九章 赏赐的处理
- 60 第六十章 作死的秦心
- 61 第六十一章 写信
- 62 第六十二章 一场没有戈矛的战争
- 63 第六十三章 奴奴你这是打劫吧
- 64 第六十四章 那我期待你的表演
- 65 第六十五章 那好!请开始你的表演
- 66 第六十六章 还能不能让人好好看动画片了
- 67 第六十七章 同床异梦
- 68 第六十八章 蔡邦
- 69 第六十九章 约战
- 70 第七十章 排兵布阵
- 71 第七十一章 老丈人也有过牛逼的时候
- 72 第七十二章 项国
- 73 第七十三章 糜南
- 74 第七十四章 绑了
- 75 第七十五章 这下有理由了
- 76 扑街声明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二十二章 准备干活
第二十二章 准备干活
时间不知不觉便来到了三月份。
过了仲春的祭祖和外出郊游,三月份之后的主要活动便是要着手开始春耕。
而秦心这边,也是很快便见到了郑庆的那位兄弟。
以及……
郑庆他那位兄弟身后庞大的‘家族’。
足足有三十多四十人。
包括老的、嫩的,男的、女的,不过大多数人的年纪,还是在十多到二十之间,无论男女,都青涩的很。
听闻姑爷来了,便由家主郑力在外迎接,其余年纪小的,都好奇地躲在墙角、门后的地方观望。
秦心来的时候,这家人其实也正准备外出。
毕竟,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姑爷,这就是我的弟弟,郑力。”
在郑庆的引荐下,秦心不自觉地往前伸出了右手,然后在对面完全懵逼的情况下,又尴尬地收了回去。
“你好。”
“姑、姑爷好。”
郑力是一个表面看上去有点强壮魁梧的壮年,不知道是平时就有锻炼的原因,还是就干农活炼成的,反正,虽然算不上虎背熊腰、铁臂虬须,但那一身肌肉给人的视觉效果,还是有点震撼。
只不过,如今就是如此强壮魁梧的一个人,见到秦心,却也不得不表现得有点诚惶诚恐。
秦心接下来便直入主题,问郑力,大概今天要做什么,你大哥都有跟你说了吧?
郑力点了点头。
而看到郑力点头,那秦心也不多说了。之后,便和郑力一家人一同出发。
一行人,二十多个,浩浩荡荡地出发。
路上,正好遇到来交货的郑海——两把大铁铲,之前秦心给郑海的时候只有两个铲头,不过现在,郑海已经让人把木柄给安装上了。
得到这两件神器,等下动手的时候效率应该可以快上很多。毕竟,秦心也不想浪费别人一家人太多的时间来帮他,怕耽误了别人春耕的时间。
这个时代,一夫百亩,一个成年人就要耕一百亩的田,任务量是很重的,秦心自然不能让自己的游戏之作变成人家的负担。那样的话,他心里面也会过意不去。
但其他人之前根本没有见过的这两铲,所以完全是没有那种心理准备。现在突然看到郑海交给秦心的两把铲,尤其是看到那两把铲上那锋利的铲刃。
“姑爷!能不能让老仆我看看。”
“你想看?那就看吧,没关系。”
郑庆拿到铲后,便仔细地打量了起来、并摸了摸。发现这东西的刃虽然很薄,但却异常坚韧,便有点震惊地问道。
“姑爷,这是……”
“耒耜。”秦心答道。
的确,按照这个时代的话来说,铲,跟耒耜,就是一类的东西。都是用脚踩,把尖端刺进土里,然后再利用杠杆原理来翻土。秦心很明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要是他不买两把铁铲,就凭现在大家手上的木制、石制耒耜,他的挖土开沟要挖到什么时候。不过冶铁史花了38块,中国农具发展史花了25块,这两把铲连带邮费花了36块,现在秦心,也立刻就变得一穷二白了。最最让秦心不解的是,这两把铲竟然还要他付邮费!这是最气的!
“这东西……”郑庆喃喃道。旁边的郑力,也是看着这东西。
郑庆很快便拿来试了试。
来到路边稍软一点的泥土处,往地上一戳,轻易便入了三分。然后眼尖的郑庆又看到了铲上末端那微卷的卷沿,“那个是用来踩的。”秦心提醒道。也正是这个卷沿,竟然还要多收秦心一块钱。郑庆用力一踩,整把铲便轻易地入了一半。然而这还不是水田,如果是泥土要更软一点的水田,那可想而知,说不定整把铲的铲头,都要没入到泥土里去。而且……这也太省力了!
拔出来,郑庆再一看整个铲面,木制、石头制的耒耜都有崩断的可能性,刚开始,郑庆还有点担心,这东西看起来这么薄,会不会崩断,所以刚刚用力把土翘起来的时候,他都不敢太用力,但是现在一看,毫发无损,而且,用手敲了敲,感觉还是那么坚实。
“姑爷,这东西……”郑庆。
“铁制的。”秦心道,“等下一个人在前面掘,一个人在后面把土铲起来。两人配合起来的话,效率上应该能快上不少。”
郑庆听到秦心说是铁制的,这个时代,大部分的人都还不知道铁是什么东西,因为铁在自然界中虽然多,但往往是以矿石的形式存在,自然界中很难看到单纯的铁。或许,早在几十,甚至几百年前,某位聪明的古人已经曾经误打误撞地炼出过铁,但那些都只会是个例,可能仅仅只炼出了一个手指头的量不到,就被贵族拿了来当装饰品,并且带入了墓葬。在秦心所在时代的《尚书·禹贡》篇中,即夏朝中,铁是以贡品的面目出现,其地位仅次于金而先于银,足证铁在当时的珍贵。另外,经过考古发现,古人对铁的发现,很可能是因为在炼铜的过程中,使用了同时夹杂有赤铁矿的孔雀石,在一起冶炼的时候,逐渐对铁开始有了认识。
但不管怎么样,现阶段来说,尤其是郑家这里来说,估计还没什么人,对铁有什么太深的认识。更不用说,秦心说‘铁’字的时候,用的还是普通话,这些人就更是对铁听得有点稀里糊涂。这不怪秦心,毕竟平日里,大家都不谈铁,他怎么知道这个时代的‘铁’的发音是什么。
这个时代,用的还是上古汉语,非要比喻的话,可以看成是新疆话、也可以看成是闽南语等,总之,你要回到这个时代,你听到的,都是乱七八糟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的发音。这也解释了,有时候,秦心为什么听完别人的话,要愣一愣,毕竟,本体还是他,而他,一直是以普通话为主要语言,当别人用上古汉语和他对话的时候,他就必须要调用原主的知识库才能应对。就像做英文翻译。
“姑爷,这个‘铁’是什么东西?”
估计,郑庆也是看出,这不像是铜制的,于是问道。
过了仲春的祭祖和外出郊游,三月份之后的主要活动便是要着手开始春耕。
而秦心这边,也是很快便见到了郑庆的那位兄弟。
以及……
郑庆他那位兄弟身后庞大的‘家族’。
足足有三十多四十人。
包括老的、嫩的,男的、女的,不过大多数人的年纪,还是在十多到二十之间,无论男女,都青涩的很。
听闻姑爷来了,便由家主郑力在外迎接,其余年纪小的,都好奇地躲在墙角、门后的地方观望。
秦心来的时候,这家人其实也正准备外出。
毕竟,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姑爷,这就是我的弟弟,郑力。”
在郑庆的引荐下,秦心不自觉地往前伸出了右手,然后在对面完全懵逼的情况下,又尴尬地收了回去。
“你好。”
“姑、姑爷好。”
郑力是一个表面看上去有点强壮魁梧的壮年,不知道是平时就有锻炼的原因,还是就干农活炼成的,反正,虽然算不上虎背熊腰、铁臂虬须,但那一身肌肉给人的视觉效果,还是有点震撼。
只不过,如今就是如此强壮魁梧的一个人,见到秦心,却也不得不表现得有点诚惶诚恐。
秦心接下来便直入主题,问郑力,大概今天要做什么,你大哥都有跟你说了吧?
郑力点了点头。
而看到郑力点头,那秦心也不多说了。之后,便和郑力一家人一同出发。
一行人,二十多个,浩浩荡荡地出发。
路上,正好遇到来交货的郑海——两把大铁铲,之前秦心给郑海的时候只有两个铲头,不过现在,郑海已经让人把木柄给安装上了。
得到这两件神器,等下动手的时候效率应该可以快上很多。毕竟,秦心也不想浪费别人一家人太多的时间来帮他,怕耽误了别人春耕的时间。
这个时代,一夫百亩,一个成年人就要耕一百亩的田,任务量是很重的,秦心自然不能让自己的游戏之作变成人家的负担。那样的话,他心里面也会过意不去。
但其他人之前根本没有见过的这两铲,所以完全是没有那种心理准备。现在突然看到郑海交给秦心的两把铲,尤其是看到那两把铲上那锋利的铲刃。
“姑爷!能不能让老仆我看看。”
“你想看?那就看吧,没关系。”
郑庆拿到铲后,便仔细地打量了起来、并摸了摸。发现这东西的刃虽然很薄,但却异常坚韧,便有点震惊地问道。
“姑爷,这是……”
“耒耜。”秦心答道。
的确,按照这个时代的话来说,铲,跟耒耜,就是一类的东西。都是用脚踩,把尖端刺进土里,然后再利用杠杆原理来翻土。秦心很明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要是他不买两把铁铲,就凭现在大家手上的木制、石制耒耜,他的挖土开沟要挖到什么时候。不过冶铁史花了38块,中国农具发展史花了25块,这两把铲连带邮费花了36块,现在秦心,也立刻就变得一穷二白了。最最让秦心不解的是,这两把铲竟然还要他付邮费!这是最气的!
“这东西……”郑庆喃喃道。旁边的郑力,也是看着这东西。
郑庆很快便拿来试了试。
来到路边稍软一点的泥土处,往地上一戳,轻易便入了三分。然后眼尖的郑庆又看到了铲上末端那微卷的卷沿,“那个是用来踩的。”秦心提醒道。也正是这个卷沿,竟然还要多收秦心一块钱。郑庆用力一踩,整把铲便轻易地入了一半。然而这还不是水田,如果是泥土要更软一点的水田,那可想而知,说不定整把铲的铲头,都要没入到泥土里去。而且……这也太省力了!
拔出来,郑庆再一看整个铲面,木制、石头制的耒耜都有崩断的可能性,刚开始,郑庆还有点担心,这东西看起来这么薄,会不会崩断,所以刚刚用力把土翘起来的时候,他都不敢太用力,但是现在一看,毫发无损,而且,用手敲了敲,感觉还是那么坚实。
“姑爷,这东西……”郑庆。
“铁制的。”秦心道,“等下一个人在前面掘,一个人在后面把土铲起来。两人配合起来的话,效率上应该能快上不少。”
郑庆听到秦心说是铁制的,这个时代,大部分的人都还不知道铁是什么东西,因为铁在自然界中虽然多,但往往是以矿石的形式存在,自然界中很难看到单纯的铁。或许,早在几十,甚至几百年前,某位聪明的古人已经曾经误打误撞地炼出过铁,但那些都只会是个例,可能仅仅只炼出了一个手指头的量不到,就被贵族拿了来当装饰品,并且带入了墓葬。在秦心所在时代的《尚书·禹贡》篇中,即夏朝中,铁是以贡品的面目出现,其地位仅次于金而先于银,足证铁在当时的珍贵。另外,经过考古发现,古人对铁的发现,很可能是因为在炼铜的过程中,使用了同时夹杂有赤铁矿的孔雀石,在一起冶炼的时候,逐渐对铁开始有了认识。
但不管怎么样,现阶段来说,尤其是郑家这里来说,估计还没什么人,对铁有什么太深的认识。更不用说,秦心说‘铁’字的时候,用的还是普通话,这些人就更是对铁听得有点稀里糊涂。这不怪秦心,毕竟平日里,大家都不谈铁,他怎么知道这个时代的‘铁’的发音是什么。
这个时代,用的还是上古汉语,非要比喻的话,可以看成是新疆话、也可以看成是闽南语等,总之,你要回到这个时代,你听到的,都是乱七八糟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的发音。这也解释了,有时候,秦心为什么听完别人的话,要愣一愣,毕竟,本体还是他,而他,一直是以普通话为主要语言,当别人用上古汉语和他对话的时候,他就必须要调用原主的知识库才能应对。就像做英文翻译。
“姑爷,这个‘铁’是什么东西?”
估计,郑庆也是看出,这不像是铜制的,于是问道。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