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463 第四百八十三章 菜市场均衡
- 464 第四百八十四章 天才不幸福
- 465 第四百八十五章 智力是什么
- 466 第四百八十六章 拆边框行动
- 467 第四百八十七章 太自我的人
- 468 第四百八十八章 偶然性跳变
- 469 第四百八十九章 电炒锅事件
- 470 第四百九十章 他们那一代
- 471 第四百九十一章 想的可能性
- 472 第四百九十二章 原因各不同
- 473 第四百九十三章 有两个疑点
- 474 第四百九十四章 神通无用吗
- 475 第四百九十五章 情感之迷一
- 476 第四百九十六章 情感之迷二
- 477 第四百九十七章 情感之迷三
- 478 第四百九十八章 情感之迷四
- 479 第四百九十九章 情感之迷五
- 480 第五百章 生命智慧一
- 481 第五百零一章 生命智慧二
- 482 第五百零二章 生命智慧三
- 483 第五百零三章 生命智慧四
- 484 第五百零四章 生命智慧五
- 485 第五百零五章 经济问题一
- 486 第五百零六章 经济问题二
- 487 第五百零七章 因缘俱足事
- 488 第五百零八章 我们都有病
- 489 第五百零九章 世间躲不过
- 490 第五百一十章 笑话对艰难
- 491 第五百一十一章 巧合的奇迹
- 492 第五百一十二章 繁忙的庙会
- 493 第五百一十三章 备战大工程
- 494 第五百一十四章 品牌纯正性
- 495 第五百一十五章 我们的道场
- 496 第五百一十六章 众人的需要
- 497 第五百一十七章 我们的队伍
- 498 第五百一十八章 小戴的孤独
- 499 第五百一十九章 祝圣寺传奇
- 500 第五百二十章 法会之略述
- 501 第五百二十一章 法会与鬼神
- 502 第五百二十二章 法露师慈悲
- 503 第五百二十三章 圣山真福地
- 504 第五百二十四章 不要骗自己
- 505 第五百二十五章 医命不医心
- 506 第五百二十六章 佛是大医王
- 507 第五百二十七章 因果不立处
- 508 第五百二十八章 心爱与念佛
- 509 第五百二十九章 收拾当初心
- 510 第五百三十章 台湾女医生
- 511 第五百三十一章 小胡的确认
- 512 第五百三十二章 意外的法师
- 513 第五百三十三章 我们的争论
- 514 第五百三十四章 表相与义趣
- 515 第五百三十五章 小胡的打算
- 516 第五百三十六章 真正的老参
- 517 第五百三十七章 各有侧重点
- 518 第五百三十八章 理解小胡了
- 519 第五百三十九章 守个笨办法
- 520 第五百四十章 粗心与细心
- 521 第五百四十一章 来点实际的
- 522 第五百四十二章 不如做好事
- 523 第五百四十三章 道密两旁证
- 524 第五百四十四章 两个老规矩
- 525 第五百四十五章 他给的糖果
- 526 第五百四十六章 学术严谨性
- 527 第五百四十七章 三个老故事
- 528 第五百四十八章 操作问答课
- 529 第五百四十九章 试坐的感受
- 530 第五百五十章 各自上归程
- 531 第五百五十一章 正式开始了
- 532 第五百五十二章 比乱麻还乱
- 533 第五百五十三章 还是想多了
- 534 第五百五十四章 解悟与行持
- 535 第五百五十五章 力量太虚弱
- 536 第五百五十六章 结账的一天
- 537 第五百五十七章 优越感之一
- 538 第五百五十八章 优越感之二
- 539 第五百五十九章 优越感之三
- 540 第五百六十章 优越感之四
- 541 第五百六十一章 仅剩我一人
- 542 第五百六十二章 对比与沉静
- 543 第五百六十三章 小胡的来信
- 544 第五百六十四章 升维与跃迁
- 545 第五百六十五章 刘大哥指引
- 546 第五百六十六章 打个小基础
- 547 第五百六十七章 体系的转换
- 548 第五百六十八章 严格的次第
- 549 第五百六十九章 这叫思维修
- 550 第五百七十章 万物不固有
- 551 第五百七十一章 神秘的观修
- 552 第五百七十二章 此所谓闭关
- 553 第五百七十三章 最终的检验
- 554 第五百七十四章 最后的操作
- 555 第五百七十五章 谁没开个学
- 556 第五百七十六章 正确的起点
- 557 第五百七十七章 良好的态度
- 558 第五百七十八章 不自欺欺人
- 559 第五百七十九章 靖师兄离开
- 560 第五百八十章 第一个密法
- 561 第五百八十一章 觉受天花板
- 562 第五百八十二章 应对与问答
- 563 第五百八十三章 针对性调伏
- 564 第五百八十四章 对面那个人
- 565 第五百八十五章 给我开小灶
- 566 第五百八十六章 终于上路了
- 567 第五百八十七章 可以记录了
- 568 第五百八十八章 密咒与灌顶
- 569 第五百八十九 为何要融入
- 570 第五百九十章 观察的角度
- 571 第五百九十一章 得法大圆满
- 572 第五百九十二章 我的大因果
- 573 第五百九十三章 川西世外山
- 574 第五百九十四章 终南山问答
- 575 第五百九十五章 大道无形处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四百九十三章 有两个疑点
第四百九十三章 有两个疑点
小胡的发型和着装,是很奇特的,如果你没有看惯这个少年老成的书生的话。他着长衫,戴眼科,头发短,如同一个不穿袈裟的沙弥,又像一个说相声的模样。
不知道大理也有母系氏族的传统,反正金花们的眼神,偶尔也会给小胡飞一个的。如同我这样在内地长相算是中上的类型,反倒不如他吸引姑娘。
年轻白净的男人,飘飘欲仙的感觉,恐怕可以用小鲜肉来形容了。当然,瞟他的金花们,大多长得腰肥体壮,小胡是不会有兴趣的。一个人,一旦建立了自我的审美观念,就会形成一个情感的封闭圈,他心中最美丽的姑娘已经走了,除却巫山不是云。
但我们在街上,万老师偶尔会拿这事开玩笑。“小胡,爱情满街走,你心不留痕。”
小胡惨淡地一笑:“万老师,你作诗吗?”
我继续引用那句老话:“酸,酸掉最大的大牙!”大家哄笑着,该买菜买菜,该走路走路。
我们一天只吃一顿,所以多用来闲聊。当然,我们必须抓紧时间,过几天进了庙子,就没有什么说话的机会了。按万老师的说法:“我们要聊到吐,让厌烦说话成为我们下意识的反应,为下步禁语的戒律,作准备。”
小胡假装干呕了一下,算是对他的回应。
“我们应该深入探讨一个关键问题,学佛,是否是走向追求道的正确路径?”万老师这个主题,是继续前面的探讨而来的。最开始,我们探讨的结论是,人脑可以对绝对真理进行模拟。佛学,是否可以开发出这种功能。这是实现路径问题,好比是行动方向。
毛爷爷说,路线问题,是革命的最大问题。我们都明白,一旦全心投入佛学,几乎是对自我进行革命。
要想人不死,除非死个人。
“好吧,我说说我的一个疑问。我在近几年参禅过程中,发现,这种认识和训练的方法,所得到的印象,有点如同启发梦境中的潜意识。”
他的意思是,参禅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切感悟,有可能是梦境。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禅本身,就相当不可靠了。
“我怀疑的理由有两点。先说第一点,就是佛教中,对世俗世界与出世境界的对比,它总说,我们生活在梦里,把现实生活比喻为梦,为假。把禅态比喻为实相,为真。这不是把我们平时的认识颠倒过来吗?这不仅与佛教的理论相符合,更与我们日常的经验相背离。那么,我们再颠倒一下,如果现实生活中是真的,那么,禅态意识,岂不就是梦境?”
这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是反是正,只是你定义不同而已。如果你认为现实是真,禅就是梦,反之亦然。这种文字游戏与状态对比,有什么实在的意义呢?
“你这个问题很哲学”庄老师肯定到:“影子与身体,哪个为真呢?只要有阳光,它们总是成对存在。况且,这种成对存在的东西,只要承认假就得承认真,它就在那里,永远没有离开,还需要我们追求什么呢?比如,你无法追求你晚上梦见什么,还是不做梦,这本就是生命意识中的一种现象,你不学佛,它也存在,学佛,它也就那样,有什么意义,让我们苦苦追求呢?这个疑问有道理。”
我补充到:“我听说一个说法,也许是佛教为这种哲学悖论打的补丁,说真妄不二,没有真,就没有妄存在。哲学上虽然讲得通,但是,实践中,如何把握呢?”
“庄老师,你说得更深了”小胡说到:“我还没来得及说实践上的事。仅就理论上说,庄子梦蝶的故事,也是对这个东西的疑问。我个人的生活体会,我过去单相思,就像是自己跟自己做了个梦,假如那是假的,但感受却如此真切。今天学佛如果是真的,但总觉得虚得很,有梦的飘浮状态。尤其是在打坐时,总觉得世界假了,我自己也假了,这如果是个幻觉,我是不是上了催眠术的当?”
把参禅打坐当成自我催眠,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比喻。
“你们仔细想想,我们前几天分析了做梦的状态。这不仅是弗洛伊德的成果,也是大量心理学研究的共识。人们做梦,有两个机制。第一个机制,就是潜意识机制,此时,做梦只是为了满足自己潜藏的愿望。如同我们打坐,只是为了满足将自己与世界全部虚幻化的愿望,满足超凡入圣的愿望。也许,我们会梦到菩萨,会梦到金光,那也只是满足自己的想象,也与梦境类似。”
我问到:“第二个机制,恐怕就是审查机制吧?”
“对的,审查机制,是残存理智对自己不道德不清洁的欲望,进行变异,改变梦境的基本状态。这种审查机制的作用,让我们梦境变得不纯粹,难以直观分析。但是,参禅的时候,师父们总让我们放弃审查机制,以直心面对自己。甚至放弃自我意识,所谓的无我。或许是让潜意识直接坦露的一种办法。审查机制放弃了,我们想有神仙出现,果真就有神仙出现了,想有菩萨放光,菩萨就在梦里放光。所谓禅境,如果是这样,那就是梦,那就是假,对不对?”
实践中,确实有这个过程。如果这个过程就这么简单,那根催眠术,没什么区别。
催眠术中,有几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是要让你绝对信任催眠师,这就像佛教里一样,要你绝对相信因果、相信上师、相信菩萨。
第二要点,就是让你绝对放松,不要自我控制。忘记你的身份与禁忌,忘记你的羞耻与拘谨,完全放开自己。这与参禅时要求你无我,要求不去判断,也相类似。
“如果是那样的话,我们追求的,只不过是个梦境,但是不对啊?历史上这么多高人,都走上了学佛的道路,他们没明白过来吗
?”万老师的问题,也是值得深思的。
中国人对梦的注意与研究,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伟大的读书人们,天才辈出,肯定思考与对比过梦境与现实的关系。幻觉与实相的区别,所有聪明的圣人们,都应该反思过。如果仅凭几个梦境,就可以让这些智者,上当,那也太小瞧我们的祖先了。
关于愿望的达成,我们历史上都有邯郸梦、黄粱梦的说法,大家都把它当笑话,不会当成追求的目标。
关于宏大虚幻的景象,也会怀疑那是否为真。当年,绝世聪明的玄奘大师,在沙漠是缺水迷路,又遇上了沙尘暴,大概已经走入绝境。他此时,按愿望来说,只有相信世上真有菩萨了。于是,在他打坐念经之时,禅境中就出现了观音菩萨的幻像。
他当时的记载是很清楚的。他当时就在内心中问菩萨,如果你安排我来取经,为什么要在此地让我丧身,如果你没有安排我取经,我为什么走到这里来?他的怀疑精神一直就有,他不是迷信的傻瓜。
禅境中,幻觉或者奇迹出现了。对于大师这种九死一生的人来说,临死前出现幻觉,肯定是知道的。他估计当时也不肯定那是幻觉还是奇迹,反正,观音菩萨在脑海里出现了。以他的聪明与严谨的思辨能力,当然不可能随便相信。
但接下来的事实,却让他不得不产生极大的宗教热情。他的马,居然就在近处,找到了水源,他不仅喝够了水,还洗了一个澡。
也许,他相信佛,是因为奇迹,或者说是生死关头幻象与事实的巧合。但这无法解释,如此众多的成就者,他们都被幻象迷惑了?
“万老师反问得有理,我想,古人也不会那么简单。你这一问,让我想起参禅过程中,有一个要点。就是要无我,这是与梦境的区别。”
“对啊,所有梦里,都有我,不是我在参与,就是我在观察,更重要的元素是,我的情绪以及我看到的画面。”我也是零碎地学过几天心理学的,我继续说到:“往往,被催眠的人,最后醒来叙述梦境时,最清楚记得当时自己的情绪,或者自己观察到的画面。但禅境中,师父的要求,是要求我们不要随情绪起伏,不要贪求那些伟大或者丑恶的画面。如果按这样说,那是不是,在参禅中,师父们要求我们必须有意避免自己进入梦境状态呢?”
有意要求避免,就说明,真正的禅境,根本不是梦境。
“对,庄老师说得有道理。”万老师接着说到:“抛弃情绪等于就抛弃了自我,抛弃画面就等于抛弃现实。因为所有画面都是对现实的记忆或者扭曲。我们不能说,抛弃现实的东西,就是梦,就是假。也不能说,抛弃自我的东西,就没有意义。是不是有点绕?”
确实有点绕。现实与梦境如果是对比存在的话,我们习惯上把抛弃现实的东西,就当成梦当成假。与自我有关的东西才会有意义,这在哲学上是公理,但抛弃自我后,意义在哪里呢?难道,佛教所追求的终极真理,就是没有意义?这个理论,好像说不通。
万老师,会在推理中,单纯纠缠于概念分析之中,已经离现实越来越远了。
但是,逻辑的力量,有时就有这么超越。相对论就是个思想实验,当时根本在现实中无法想象与体会。但后来的科学发展,才证明了,它是对的。
西方哲学有一个词叫:“超验”,就是超越实际体验的意思。黑格尔所说最高真理叫“理念”,这个理念有超验的性质。儒家思想也说过绝对道的超验特点:百姓日用而不知。
“好吧,第一个问题,已经解决了一半。”小胡说到:“既然梦与禅境有如此之多的不同点,那么,可以肯定,禅境不是梦。”
他归纳了不同的特点:产生方式不同、反映重点不同、价值取舍不同。最后他说到:“醒与睡是根本的不同。虽然弗洛伊德通常用自由联想,让病人处于半睡状态中。但禅境中,却是清醒的,因为外界的任何声音与事件,你都很清楚,那就不会是梦了。”
“为什么说只解决了一半呢?”万老师问到。
“我只能肯定地说,禅境不是梦。但无法确认,禅境是否为真。”
严密的思维,小胡没胡想。
“我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学佛成功的标志,是否与真理有关。比如禅境唯一性问题,判断客观性问题,对现实的改变性问题。也就是说,以终身的精力所学,好不容易得到了自以为是的成果,这成果,经得起检验吗?”
这也是我思考的一个大问题。说一个人是否悟道,是否得道。他的标准是什么?也许有人说是同行大量的印证。但同行人中,也许是互相吹捧抬举。也许有人说是神通示现,但是,如何区别神通与魔术呢?即使有神通,怎么无法改变自己与他人的现实命运呢?
比如那些最后以身殉道的大师,那些受到摧残的高僧,他们既然能够预知未来,既然能够拥有神通,为什么不改变这个结局呢?对世界没有改变的力量,这种神通有什么作用呢?是真是假?
细的不说,就说中国历史上的几次灭佛运动,哪个大师出来拯救寺庙与师兄弟们了?当年大迦什尊者号称神通第一,怎么就救不了佛祖的故乡呢?
鸠摩罗什是有神通的,这个有记载。他能够预测洪水的突然暴发,他能够吞掉满钵的钢针。但是,他经历了十多年的非人待遇和磨难,怎么就躲避不了呢?皇帝给他尴尬破戒的方式,他怎么就无法推辞呢?连自己的命运都无法改变,这种神通可靠吗?
玄奘大师预测到自己的法脉传承不长,为什么只传两个弟子,都先后死去呢?最聪明的辩机和尚,还是被
王法处死?他为什么预见到了,却没办法改变这种结局呢?
贡嘎上师动乱前已经预知,大的劫难要来。他怎么就无法避开呢?导致自己的尸身,好多年,都被藏于地下,自己亲近的弟子与明妃,受到迫害,却不预先作出处置规避呢?
“也许,佛祖当年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解释,或者说在理论上打了补丁。”万老师说到:“他主要说的内容有两点。第一点,他强调,神通无法超越王难与共业,原因很简单,个业并不能超越共业。所以,大迦什的神通救人,遇上刀兵,就无效了。”
我想起了一段话:“对,我记得《愣严经》上,描述了十种仙,都是有神通的,地行仙、草行仙、飞行仙,简直是飞机火车一样的存在,但这些具备大神通的仙人,都对两件事无能为力。原话是:唯于刀兵及王难,无法免除。”
刀兵既战争,王难及法律政治。决定这些因素的,学过历史唯物主义的人都知道,那是人类共同作用的产物。人类社会发展的矛盾决定了它的形态,是所有人的共业,一个人的力量再大,也无法改变。
由此,我想起前段时间在重庆,网络上看到一些穿越小说。说一个人,穿越到古代,有一把机枪与几千发子弹,就牛逼得不得了,后来,居然还当上皇帝。
这简直是笑话,完全不懂历史。一个人,如果脱离了社会,那他就没办法生存。如果接触了社会,依赖于社会,就是人与人的关系,就形成共业。共业强大的力量,不是一把机枪就可以改变的。
假如你有一把机枪,别人进攻你时,你总是取胜。但是,你不睡觉吗?别人偷袭呢?你不吃饭吗?别人下毒呢?你不喝水吗?你不爱美女吗?所有你需要的,只要利用其中一点,就可以灭亡你。
人类一旦组成了社会,就超越了个体的动物力量。大象如此巨大的身躯,在社会共同力量的对抗下,也是弱者。你穿越者拥有所谓的神通,假如你像火箭一样跑得快,又能够怎么样呢?社会如同一列巨长的火车,你拉不动它的。
单个人的成功或者超越,无法完成整个社会的进步。所以,佛祖有个伟大的心愿,让所有众生都成佛。伟大的菩萨们,也有个心愿,真正美好的佛的世界,除非众生都得到解放,他才去。
所以,拥有神通的穿越者,你当个导师就可以了,当个师爷就行了,如果你熟悉历史的话。当皇帝,可能性不大。
“也许,他的第二个补丁更为完整。也就是因果学说,对不对?”小胡问到。
“对,这是它的基础理论,在这个理论框架内,可以否定神通的巨大作用。比如,你所受到的,是因为你以前所做出的。大家所受到的,也是大家以前所造成的。这种因果学说,有点历史唯物主义的味道了,从根本上,否定英雄创造世界的说法,神通的罗汉们,也不是改变世界的英雄。”
万老师居然把佛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结合,我真佩服他的脑洞。
“我在学易经时,董先生也跟我讲因果。比如算命,有个原则叫善易者不卜。原因有二。第一,如果你懂得所有受到的,是因为你自己原来造就的。那改变命运,就从自己今天的行为做起就行,不需要再去算了。命运可以改变的人,就是英雄,当然,也仅限于改变自己的命运。第二,如果你通过预测,以你的外力改变别人的命运,就破坏了因果律,是要受到上天惩罚的。这种道理,我虽然不太理解,但董先生说得很郑重。”
万老师笑到:“怎么,我听出一点,佛家与儒家与道家,三者都讲因果,三教合流吗?”
我不想跟他讲什么中国宗教哲学史,我也讲不赢他。我提醒到:“我只知道一些传统现象。比如看风水的,不把最好的龙脉轻易透露给别人,因为怕别人埋藏到这里,他的后代无福消受,变成祸患。祸福相依的道理,早在几千年前都说明了的。也不留给自己,因为自己的功德,承受不了这宏大风水的力量。报应,给自己的子孙。更有一个传说,算命看风水的,大多眼瞎脚跛,有人说,这是上天专门给残疾人留下一口算命骗钱的饭吃,上天有好生之德嘛。但也有人说,这是破坏因果得到的报应,究竟哪个说法是对的,我也不知道。”
小胡突然说到:“对对对,我老家有这种人,据说算命看风水很厉害的人,都没有子女。”
我想起来,他是江西人,江西的龙虎山,是道教正一派的发源地。那地方,不仅出现大量的骗子,也许有真功夫的人。当然,我所遇到的,也是骗子,在北京,差点让几个老将军上当。
“但是,神通,毕竟是一个客观标志,如果没有这种标志,如何证明悟道与否呢?”小胡又把问题提出了来了。
“古代大师们的传记,悟道的经历主要是他自己所说,还有弟子们所记的异像,但这种东西,总怀疑有自吹的成分。”万老师说到:“稍微可靠的证明,是同行间的印证。”
“那印证,我们都看不懂,好像黑道上对暗号一样,怎么判断呢?”小胡问到。
黑道暗语,这个说法来比喻那些禅宗公案,倒是有些形象。我想起杨子荣在威虎山上所说:“天王盖地虎”,对方答:“宝塔镇河妖”,这就是接通频道了。外人,怎么知道含义呢?
部队夜晚,哨兵都有口令,并且要求对方有回令,这也如同黑话。只有内行人知道内容,外人也是不清楚的。
当年有一段公案,最为典型。甲问:“如何是佛祖西来意?”乙答:“庭前柏树籽”。
这两个家伙,神神秘秘的,居然互相认可,他们都悟道了,难道,没有互相吹捧的嫌疑吗?
不知道大理也有母系氏族的传统,反正金花们的眼神,偶尔也会给小胡飞一个的。如同我这样在内地长相算是中上的类型,反倒不如他吸引姑娘。
年轻白净的男人,飘飘欲仙的感觉,恐怕可以用小鲜肉来形容了。当然,瞟他的金花们,大多长得腰肥体壮,小胡是不会有兴趣的。一个人,一旦建立了自我的审美观念,就会形成一个情感的封闭圈,他心中最美丽的姑娘已经走了,除却巫山不是云。
但我们在街上,万老师偶尔会拿这事开玩笑。“小胡,爱情满街走,你心不留痕。”
小胡惨淡地一笑:“万老师,你作诗吗?”
我继续引用那句老话:“酸,酸掉最大的大牙!”大家哄笑着,该买菜买菜,该走路走路。
我们一天只吃一顿,所以多用来闲聊。当然,我们必须抓紧时间,过几天进了庙子,就没有什么说话的机会了。按万老师的说法:“我们要聊到吐,让厌烦说话成为我们下意识的反应,为下步禁语的戒律,作准备。”
小胡假装干呕了一下,算是对他的回应。
“我们应该深入探讨一个关键问题,学佛,是否是走向追求道的正确路径?”万老师这个主题,是继续前面的探讨而来的。最开始,我们探讨的结论是,人脑可以对绝对真理进行模拟。佛学,是否可以开发出这种功能。这是实现路径问题,好比是行动方向。
毛爷爷说,路线问题,是革命的最大问题。我们都明白,一旦全心投入佛学,几乎是对自我进行革命。
要想人不死,除非死个人。
“好吧,我说说我的一个疑问。我在近几年参禅过程中,发现,这种认识和训练的方法,所得到的印象,有点如同启发梦境中的潜意识。”
他的意思是,参禅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切感悟,有可能是梦境。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禅本身,就相当不可靠了。
“我怀疑的理由有两点。先说第一点,就是佛教中,对世俗世界与出世境界的对比,它总说,我们生活在梦里,把现实生活比喻为梦,为假。把禅态比喻为实相,为真。这不是把我们平时的认识颠倒过来吗?这不仅与佛教的理论相符合,更与我们日常的经验相背离。那么,我们再颠倒一下,如果现实生活中是真的,那么,禅态意识,岂不就是梦境?”
这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是反是正,只是你定义不同而已。如果你认为现实是真,禅就是梦,反之亦然。这种文字游戏与状态对比,有什么实在的意义呢?
“你这个问题很哲学”庄老师肯定到:“影子与身体,哪个为真呢?只要有阳光,它们总是成对存在。况且,这种成对存在的东西,只要承认假就得承认真,它就在那里,永远没有离开,还需要我们追求什么呢?比如,你无法追求你晚上梦见什么,还是不做梦,这本就是生命意识中的一种现象,你不学佛,它也存在,学佛,它也就那样,有什么意义,让我们苦苦追求呢?这个疑问有道理。”
我补充到:“我听说一个说法,也许是佛教为这种哲学悖论打的补丁,说真妄不二,没有真,就没有妄存在。哲学上虽然讲得通,但是,实践中,如何把握呢?”
“庄老师,你说得更深了”小胡说到:“我还没来得及说实践上的事。仅就理论上说,庄子梦蝶的故事,也是对这个东西的疑问。我个人的生活体会,我过去单相思,就像是自己跟自己做了个梦,假如那是假的,但感受却如此真切。今天学佛如果是真的,但总觉得虚得很,有梦的飘浮状态。尤其是在打坐时,总觉得世界假了,我自己也假了,这如果是个幻觉,我是不是上了催眠术的当?”
把参禅打坐当成自我催眠,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比喻。
“你们仔细想想,我们前几天分析了做梦的状态。这不仅是弗洛伊德的成果,也是大量心理学研究的共识。人们做梦,有两个机制。第一个机制,就是潜意识机制,此时,做梦只是为了满足自己潜藏的愿望。如同我们打坐,只是为了满足将自己与世界全部虚幻化的愿望,满足超凡入圣的愿望。也许,我们会梦到菩萨,会梦到金光,那也只是满足自己的想象,也与梦境类似。”
我问到:“第二个机制,恐怕就是审查机制吧?”
“对的,审查机制,是残存理智对自己不道德不清洁的欲望,进行变异,改变梦境的基本状态。这种审查机制的作用,让我们梦境变得不纯粹,难以直观分析。但是,参禅的时候,师父们总让我们放弃审查机制,以直心面对自己。甚至放弃自我意识,所谓的无我。或许是让潜意识直接坦露的一种办法。审查机制放弃了,我们想有神仙出现,果真就有神仙出现了,想有菩萨放光,菩萨就在梦里放光。所谓禅境,如果是这样,那就是梦,那就是假,对不对?”
实践中,确实有这个过程。如果这个过程就这么简单,那根催眠术,没什么区别。
催眠术中,有几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是要让你绝对信任催眠师,这就像佛教里一样,要你绝对相信因果、相信上师、相信菩萨。
第二要点,就是让你绝对放松,不要自我控制。忘记你的身份与禁忌,忘记你的羞耻与拘谨,完全放开自己。这与参禅时要求你无我,要求不去判断,也相类似。
“如果是那样的话,我们追求的,只不过是个梦境,但是不对啊?历史上这么多高人,都走上了学佛的道路,他们没明白过来吗
?”万老师的问题,也是值得深思的。
中国人对梦的注意与研究,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伟大的读书人们,天才辈出,肯定思考与对比过梦境与现实的关系。幻觉与实相的区别,所有聪明的圣人们,都应该反思过。如果仅凭几个梦境,就可以让这些智者,上当,那也太小瞧我们的祖先了。
关于愿望的达成,我们历史上都有邯郸梦、黄粱梦的说法,大家都把它当笑话,不会当成追求的目标。
关于宏大虚幻的景象,也会怀疑那是否为真。当年,绝世聪明的玄奘大师,在沙漠是缺水迷路,又遇上了沙尘暴,大概已经走入绝境。他此时,按愿望来说,只有相信世上真有菩萨了。于是,在他打坐念经之时,禅境中就出现了观音菩萨的幻像。
他当时的记载是很清楚的。他当时就在内心中问菩萨,如果你安排我来取经,为什么要在此地让我丧身,如果你没有安排我取经,我为什么走到这里来?他的怀疑精神一直就有,他不是迷信的傻瓜。
禅境中,幻觉或者奇迹出现了。对于大师这种九死一生的人来说,临死前出现幻觉,肯定是知道的。他估计当时也不肯定那是幻觉还是奇迹,反正,观音菩萨在脑海里出现了。以他的聪明与严谨的思辨能力,当然不可能随便相信。
但接下来的事实,却让他不得不产生极大的宗教热情。他的马,居然就在近处,找到了水源,他不仅喝够了水,还洗了一个澡。
也许,他相信佛,是因为奇迹,或者说是生死关头幻象与事实的巧合。但这无法解释,如此众多的成就者,他们都被幻象迷惑了?
“万老师反问得有理,我想,古人也不会那么简单。你这一问,让我想起参禅过程中,有一个要点。就是要无我,这是与梦境的区别。”
“对啊,所有梦里,都有我,不是我在参与,就是我在观察,更重要的元素是,我的情绪以及我看到的画面。”我也是零碎地学过几天心理学的,我继续说到:“往往,被催眠的人,最后醒来叙述梦境时,最清楚记得当时自己的情绪,或者自己观察到的画面。但禅境中,师父的要求,是要求我们不要随情绪起伏,不要贪求那些伟大或者丑恶的画面。如果按这样说,那是不是,在参禅中,师父们要求我们必须有意避免自己进入梦境状态呢?”
有意要求避免,就说明,真正的禅境,根本不是梦境。
“对,庄老师说得有道理。”万老师接着说到:“抛弃情绪等于就抛弃了自我,抛弃画面就等于抛弃现实。因为所有画面都是对现实的记忆或者扭曲。我们不能说,抛弃现实的东西,就是梦,就是假。也不能说,抛弃自我的东西,就没有意义。是不是有点绕?”
确实有点绕。现实与梦境如果是对比存在的话,我们习惯上把抛弃现实的东西,就当成梦当成假。与自我有关的东西才会有意义,这在哲学上是公理,但抛弃自我后,意义在哪里呢?难道,佛教所追求的终极真理,就是没有意义?这个理论,好像说不通。
万老师,会在推理中,单纯纠缠于概念分析之中,已经离现实越来越远了。
但是,逻辑的力量,有时就有这么超越。相对论就是个思想实验,当时根本在现实中无法想象与体会。但后来的科学发展,才证明了,它是对的。
西方哲学有一个词叫:“超验”,就是超越实际体验的意思。黑格尔所说最高真理叫“理念”,这个理念有超验的性质。儒家思想也说过绝对道的超验特点:百姓日用而不知。
“好吧,第一个问题,已经解决了一半。”小胡说到:“既然梦与禅境有如此之多的不同点,那么,可以肯定,禅境不是梦。”
他归纳了不同的特点:产生方式不同、反映重点不同、价值取舍不同。最后他说到:“醒与睡是根本的不同。虽然弗洛伊德通常用自由联想,让病人处于半睡状态中。但禅境中,却是清醒的,因为外界的任何声音与事件,你都很清楚,那就不会是梦了。”
“为什么说只解决了一半呢?”万老师问到。
“我只能肯定地说,禅境不是梦。但无法确认,禅境是否为真。”
严密的思维,小胡没胡想。
“我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学佛成功的标志,是否与真理有关。比如禅境唯一性问题,判断客观性问题,对现实的改变性问题。也就是说,以终身的精力所学,好不容易得到了自以为是的成果,这成果,经得起检验吗?”
这也是我思考的一个大问题。说一个人是否悟道,是否得道。他的标准是什么?也许有人说是同行大量的印证。但同行人中,也许是互相吹捧抬举。也许有人说是神通示现,但是,如何区别神通与魔术呢?即使有神通,怎么无法改变自己与他人的现实命运呢?
比如那些最后以身殉道的大师,那些受到摧残的高僧,他们既然能够预知未来,既然能够拥有神通,为什么不改变这个结局呢?对世界没有改变的力量,这种神通有什么作用呢?是真是假?
细的不说,就说中国历史上的几次灭佛运动,哪个大师出来拯救寺庙与师兄弟们了?当年大迦什尊者号称神通第一,怎么就救不了佛祖的故乡呢?
鸠摩罗什是有神通的,这个有记载。他能够预测洪水的突然暴发,他能够吞掉满钵的钢针。但是,他经历了十多年的非人待遇和磨难,怎么就躲避不了呢?皇帝给他尴尬破戒的方式,他怎么就无法推辞呢?连自己的命运都无法改变,这种神通可靠吗?
玄奘大师预测到自己的法脉传承不长,为什么只传两个弟子,都先后死去呢?最聪明的辩机和尚,还是被
王法处死?他为什么预见到了,却没办法改变这种结局呢?
贡嘎上师动乱前已经预知,大的劫难要来。他怎么就无法避开呢?导致自己的尸身,好多年,都被藏于地下,自己亲近的弟子与明妃,受到迫害,却不预先作出处置规避呢?
“也许,佛祖当年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解释,或者说在理论上打了补丁。”万老师说到:“他主要说的内容有两点。第一点,他强调,神通无法超越王难与共业,原因很简单,个业并不能超越共业。所以,大迦什的神通救人,遇上刀兵,就无效了。”
我想起了一段话:“对,我记得《愣严经》上,描述了十种仙,都是有神通的,地行仙、草行仙、飞行仙,简直是飞机火车一样的存在,但这些具备大神通的仙人,都对两件事无能为力。原话是:唯于刀兵及王难,无法免除。”
刀兵既战争,王难及法律政治。决定这些因素的,学过历史唯物主义的人都知道,那是人类共同作用的产物。人类社会发展的矛盾决定了它的形态,是所有人的共业,一个人的力量再大,也无法改变。
由此,我想起前段时间在重庆,网络上看到一些穿越小说。说一个人,穿越到古代,有一把机枪与几千发子弹,就牛逼得不得了,后来,居然还当上皇帝。
这简直是笑话,完全不懂历史。一个人,如果脱离了社会,那他就没办法生存。如果接触了社会,依赖于社会,就是人与人的关系,就形成共业。共业强大的力量,不是一把机枪就可以改变的。
假如你有一把机枪,别人进攻你时,你总是取胜。但是,你不睡觉吗?别人偷袭呢?你不吃饭吗?别人下毒呢?你不喝水吗?你不爱美女吗?所有你需要的,只要利用其中一点,就可以灭亡你。
人类一旦组成了社会,就超越了个体的动物力量。大象如此巨大的身躯,在社会共同力量的对抗下,也是弱者。你穿越者拥有所谓的神通,假如你像火箭一样跑得快,又能够怎么样呢?社会如同一列巨长的火车,你拉不动它的。
单个人的成功或者超越,无法完成整个社会的进步。所以,佛祖有个伟大的心愿,让所有众生都成佛。伟大的菩萨们,也有个心愿,真正美好的佛的世界,除非众生都得到解放,他才去。
所以,拥有神通的穿越者,你当个导师就可以了,当个师爷就行了,如果你熟悉历史的话。当皇帝,可能性不大。
“也许,他的第二个补丁更为完整。也就是因果学说,对不对?”小胡问到。
“对,这是它的基础理论,在这个理论框架内,可以否定神通的巨大作用。比如,你所受到的,是因为你以前所做出的。大家所受到的,也是大家以前所造成的。这种因果学说,有点历史唯物主义的味道了,从根本上,否定英雄创造世界的说法,神通的罗汉们,也不是改变世界的英雄。”
万老师居然把佛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结合,我真佩服他的脑洞。
“我在学易经时,董先生也跟我讲因果。比如算命,有个原则叫善易者不卜。原因有二。第一,如果你懂得所有受到的,是因为你自己原来造就的。那改变命运,就从自己今天的行为做起就行,不需要再去算了。命运可以改变的人,就是英雄,当然,也仅限于改变自己的命运。第二,如果你通过预测,以你的外力改变别人的命运,就破坏了因果律,是要受到上天惩罚的。这种道理,我虽然不太理解,但董先生说得很郑重。”
万老师笑到:“怎么,我听出一点,佛家与儒家与道家,三者都讲因果,三教合流吗?”
我不想跟他讲什么中国宗教哲学史,我也讲不赢他。我提醒到:“我只知道一些传统现象。比如看风水的,不把最好的龙脉轻易透露给别人,因为怕别人埋藏到这里,他的后代无福消受,变成祸患。祸福相依的道理,早在几千年前都说明了的。也不留给自己,因为自己的功德,承受不了这宏大风水的力量。报应,给自己的子孙。更有一个传说,算命看风水的,大多眼瞎脚跛,有人说,这是上天专门给残疾人留下一口算命骗钱的饭吃,上天有好生之德嘛。但也有人说,这是破坏因果得到的报应,究竟哪个说法是对的,我也不知道。”
小胡突然说到:“对对对,我老家有这种人,据说算命看风水很厉害的人,都没有子女。”
我想起来,他是江西人,江西的龙虎山,是道教正一派的发源地。那地方,不仅出现大量的骗子,也许有真功夫的人。当然,我所遇到的,也是骗子,在北京,差点让几个老将军上当。
“但是,神通,毕竟是一个客观标志,如果没有这种标志,如何证明悟道与否呢?”小胡又把问题提出了来了。
“古代大师们的传记,悟道的经历主要是他自己所说,还有弟子们所记的异像,但这种东西,总怀疑有自吹的成分。”万老师说到:“稍微可靠的证明,是同行间的印证。”
“那印证,我们都看不懂,好像黑道上对暗号一样,怎么判断呢?”小胡问到。
黑道暗语,这个说法来比喻那些禅宗公案,倒是有些形象。我想起杨子荣在威虎山上所说:“天王盖地虎”,对方答:“宝塔镇河妖”,这就是接通频道了。外人,怎么知道含义呢?
部队夜晚,哨兵都有口令,并且要求对方有回令,这也如同黑话。只有内行人知道内容,外人也是不清楚的。
当年有一段公案,最为典型。甲问:“如何是佛祖西来意?”乙答:“庭前柏树籽”。
这两个家伙,神神秘秘的,居然互相认可,他们都悟道了,难道,没有互相吹捧的嫌疑吗?
正在加载...